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恩科结束


    第149章恩科结束
    大明建武元年,公元1722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
    四月。
    南京城中已基本看不出先前大战痕迹,街头巷道鳞次栉比的商铺客栈都已开业。
    由于大明首开恩科,来往行商旅客可谓络绎不绝。
    便是来往贩夫走卒也得以沾光,虽更为辛苦,却都充满希望。
    往里走,能看到紫禁皇城方向有不少民夫正热火朝的……拆房子。
    这是由工部招募的劳工,当然,肯定是给钱管饭的。
    虽然朱怡炅了不用紫禁城做皇宫,但这里头该拆的还是要拆的。
    毕竟这里先前可是被清廷修成了满城的,里头的那些旗人家属虽被迁完了,但还有不少乱七八糟的遗留建筑需要拆除。
    顺着河道往内城行去,直到入了秦淮河,才见到那些来京赶考的士子。
    好家伙,直接给两岸都挤满了,不是在大声叫卖,就是在讨价还价。
    明清两朝可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
    几乎每日都能吸引无数文人雅士、豪门显贵来此玩乐消费,这带来的人流量和商业繁华自然难以想象。
    赶考士子们也不傻,当然知道哪里赚钱就在哪里摆摊。
    汪景祺同样也在其中,而且已然摆了快一个星期了,个中经验技巧不纯熟,却也差不多了。
    至于卖的东西,那自然是“西湖龙井”茶了,主要也是茶叶方便携带,而且卖的也贵,且不容易坏掉。
    与之一样的杭州士子,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士子,也有不少在跟他一样卖“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正宗的杭州西湖龙井茶!”
    “诶,这茶怎么卖?”
    “一百文一斤。”
    “这么贵,能便毅儿不,六十文咋样?”
    “六十文太少了,我这还做不做生意了?少也得九十文吧!”
    “六十五,不能再多了。”
    “八十文,不还价。”
    “七十文,权当交个朋友,你要卖,我就全要了,咋样?”
    “……成交!”
    一来二去,生意谈成,卖家一脸“肉疼”,买家倒是挺“开心”。
    不过,懂得都懂,只看这个价钱便知道这龙井明显就是假货。
    倒也不能算是假货,茶确实是杭州产,但是不是西湖龙井就不晓得了。
    毕竟,西湖龙井可是这时的第一名茶,不仅产量低,而且价格昂贵,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卖这么便宜,还卖的如此大量,几乎两岸士子卖的都是这玩意儿,只有少数几个在卖“绍兴黄酒”。
    哦,也是假货。
    不过无碍,毕竟那些买茶之人难道就不知道这是假货了?
    各取所需罢了。
    众多摆摊士子来的有早有晚,基本都是一来就卖货,卖完了却也不急着走,还有空在这闻名古今的秦淮河上逛一逛,领略一下当地繁华……还有物价。
    便是真富豪富颢也没免俗,跟着一道在卖货。
    好吧!
    这家伙倒也不像表面那般是个纯粹的迂腐书生,还知道要跟同窗考生提前打好关系。
    一行赶考士子就这么从三月摆摊摆到了四月,总算是等到会试开考了。
    会试当日,朱怡炅身着赤色龙袍,十分高调的乘着御辇亲临贡院监考。
    一时间,所有考生都知晓了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居然就是当今圣子。
    考生们纷纷暗下决心,定要在会试中拔得头筹,好在圣子面前好好刷波脸。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朱怡炅其实就是单纯过来露个脸,挂个名而已,监考工作压根不需他这个皇帝来操心。
    大明会试与这大清会试本质还是一样,都是连考三,考的也都是八股文章,只不过却是额外加了个明算科。
    三一晃而过,会试没有遇上任何波折,圆满结束。
    其实对于朱怡炅和礼部官员来,这场会试乃至整个恩科其实都不重要。
    恩科恩科,本就是收买人心,外加提前摸底。
    而且,凡是能来,敢来参加恩科的,那至少也是心向大明的。
    加之朱怡炅还专门定下至少要过童生才能报名应考的规矩,尤其会试更是得有举人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