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306章筹备


    一入四月份,东北的冰雪开始大面积消融。
    虽然早晚还是上冻,可白天阳光逐渐炽热,路面开始泥泞,田野在阳光和春风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被蒸发,再加上拖拉机拖着圆盘耙一顿横横竖竖的切割,大块的泥土被切碎,木捞子把切碎的土壤打碎刮平。
    完成了这些作业的农田就已经达到小麦播种的水平了。
    当然,如果农田是种植大豆的,则需要起垄机起垄,小垄45公分的宽度,大垄一般都是60公分。
    这些田垄提前起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土垄中的含水量和地温达到播种条件了,也就开始播种大豆了。
    玉米的播种跟大豆的时间基本相同。
    小麦的播种条件就是地面松软平整,地温达到5摄氏度和地下化冻深度达到10公分就可以播种了。
    在南北河农场,要达到这个播种条件,基本在4月20号左右就能达到。
    有些年份可能早个把星期,在4月15号左右也可播种。
    在时间上是不固定的。
    地温条件却是必须要保障的,种早了可能会被冻死,或者不发芽。
    虽然东北以前一直有個顺口溜,“种在冰上,收在水里”。
    现如今作物种植更加的科学化,也逐渐的规范起来。
    农田的自然条件也在逐年的改善。
    比如为了减少内涝的形成,让“收在水里”成为历史,农场多年来加大了农田治理力度,除了防风沙的防护林外,还在每块农田的防护林两侧挖掘出了排水沟。
    尽量把农田内的低洼易涝地块的积水及时排放出去,减少水害的发生。
    今年三分场的春播在4月15号就展开了。
    每年春播都是大事,今年也不例外。
    俱乐部里的工人大多去参与播种去了,只留下几个看场子的。
    熊贵清刚从场部回来。
    根据他跟老方商量的结果,老方拿回来了很多饲料加工机械的资料。
    这几天两人一直在商量机械配套问题。
    他把虎头奔停在了俱乐部门前。
    史老二正从俱乐部里转出来,见老板来了,赶紧过来开车门。
    “这是从场部回来?”
    “嗯,你这怎么样?”
    “正在养浆呢,等春播差不多了,二楼的楼板也就好了。”
    “走进去看看。”
    “好。”
    两人一前一后的往大礼堂里走。
    门里面黑压压的啥都看不清。
    史老二在门边摸索了一阵,吧嗒一声,推上了电闸。
    熊贵清也知道现在的礼堂早已不是当初的礼堂了。
    他没有贸然的往里走,而是跟在史老二的身后。
    礼堂里瞬间亮起了灯光。
    站在门口往里望,里面是几千平方的一个混凝土平面。
    上面铺着塑料布。
    史老二站在混凝土地板上,跺了跺脚。
    “还行,再有几天就差不多了。”
    熊贵清也跟着跺了跺脚,抬头往上看了看,上面还有近十米的中空。
    “三楼啥时候能开始浇筑?”
    “五一差不多能开始吧。”
    史老二很自信的说道。
    熊贵清没有说话,而是跟着他往里走。
    整个二楼显得十分空旷,说话都有回声。
    空间中间还竖立了好多的方柱,靠墙的位置也有对应的承重柱。
    在往原舞台的方向走了几十米后,前面有一个围栏挡着。
    “这是昨天浇筑的?”
    “对,刚浇筑还没有完全凝固,得四五天吧。”
    “下去看看。”
    熊贵清知道,下面还有个一楼,说是地下室也对!
    史老二走在前面,往北走,一个四米多宽的巨大混凝土台阶出现了。
    这就是通向一楼的楼梯。
    之所以搞的这么宽大,就是为了搬运机器设备准备的。
    史老二来到这个楼梯靠墙的位置,隐约能看到一个木头盒子的简易配电箱。
    他把电闸推上去。
    从楼梯通道里透出了电灯的亮光。
    两人一前一后的沿着楼梯往下走。
    还没踏上一楼的地面,熊贵清就已经看到了下面密密麻麻的木头立柱。
    这是支撑二楼混凝土楼板的支撑柱。
    柱子很高,大概有4米5左右。
    其实,在拆除了大礼堂的座椅和原先的地面后,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距离入口大门高差近5米的地下室。
    熊贵清根据规划,在清理完所有的杂物后,在地面先打了一层厚重的混凝土。
    这里需要安装机器设备。
    比如大型的粉碎机,噪音大,震动也大。
    50公分厚的混凝土才能承受机器的震动。
    然后在混凝土地面定型后,先做入口大门部分的支撑杆和木盒子,整个楼板分成了几部分一点一点的浇筑。
    为了支撑楼板,在一楼靠四面墙和中间部分,还浇筑了混凝土的承重柱。
    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要是没有这些,紧靠俱乐部以前的砖墙是无法承重的。
    一楼是没有窗子的。
    要是不开灯就是漆黑一片。
    “通风道留出来了吗?”
    “放心,都是按照图纸来的,都留出来了。”
    史老二很是自信的说道。
    “那就好。”
    熊贵清站在楼梯口四下看了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
    只是看个安心。
    “走吧。”
    熊贵清转身往楼上走。
    两人站在二楼,这里是有窗子的,不仅二楼有窗,未来的三楼也有窗子。
    只是这些窗子上的玻璃都碎了。
    窗子被春风吹动,发出“呜呜”的啸音。
    根据熊贵清的规划,一楼,也就是地下室,作为饲料处理车间,隐藏在地下。
    好处就是周围的居民听不见声音。
    二楼则是包装车间和库房。
    至于三楼,则是办公室。
    销售、开票、收款都在三楼。
    对顾客来说,三楼就是二楼。
    交钱开票后,去一楼领饲料,这样更方便。
    熊贵清看完了施工现场,他才回家。
    潘春梅的预产期就在五月,熊贵清不放心,这段时间要带着她去北安产检。
    其实,早在三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去了两次。
    现在,还得去。
    潘春梅挺着大肚子,啥事都不管了。
    就等着生孩子。
    第二天,余秀华和倪桂花跟着俩人去北安产检。
    熊长禄在家陪着大孙子。
    马上要两岁的熊志远,已经能顺畅的走路了。
    一天天跑进跑出的,一会儿都闲不住。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做了全面检查,一切正常。
    “你们五月十号就来吧,别太晚。”
    这是医生的叮嘱。
    潘春梅产检结束还来了尽头,想去厂里看看,被大家伙劝住。
    “你就别操心了,这也没几天。”
    “就是,操那心干啥,先回家,等生了孩子再说。”
    潘春梅也听人劝,下午三点一家人就回来了。
    得知一切正常,熊长禄也很高兴。
    对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他也不在乎。
    都有个大孙子了,老二是男是女有啥关系?
    “准生证得办了!”
    熊长禄提醒道。
    其实,一般人在怀孕前就得有准生证。
    可潘春梅怀的是老二。
    去年怀孕的时候就跟计生办打了招呼,现在必须得办手续了。
    熊贵清拿起电话,跟计生办说了明天拿证的事,两边约好了时间。
    第二天一早,熊贵清开车就去了场部。
    先去计生办办正事。
    熊贵清和他们吹了阵牛逼,这才开车去加工厂。
    他跟老方确定了饲料厂的配套设备。
    由加工厂出面订购。
    四月底,从哈市拉来了几大车设备。
    此时,地下室的支撑柱开始拆除了。
    史老二指挥着已经回来的工人们,把支撑柱和木板堆在二楼的楼板上。
    熊贵清站在门口喊道:“史师傅,找人卸车了。”
    史老二又找人来把车上的设备先卸下来。
    这也是没法的事。
    这些机器是要搬进地下室安装的。
    如果现在不搬,就得等到六月份,等三楼的楼板完工,撤去二楼的支撑柱才能通过二楼下到一楼了。
    这也是熊贵清和史老二商量后的结果。
    粉碎机、搅拌机、颗粒机都到位了。
    灌袋机、封口机、输送机也到了。
    工人们抬着杠子,一点点的把机器往一楼运。
    根据工艺流程,最里面的设备是输送带,把仓库里饲料粮送出来。
    然后是粉碎机。
    饲料粮被加工成粉末,进入储料箱。
    储料箱里的粮食粉粹,被计量后进入搅拌机,按比例添加搅拌。
    同时,有加湿器把搅拌好的混合料打湿。
    湿料进入颗粒机,挤成长条,被切刀切成颗粒。
    湿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或者叫烤熟。
    热料进入冷却通道冷却后进入集料箱。
    这些散装颗粒料通过绞龙输送到二楼。
    饲料先进入检杂机。
    也就是把颗粒料中不小心混进去的杂质去除。
    比如颗粒里含有金属,石子等等。
    检杂后,进入包装设备。
    灌袋机封口机,然后入库。
    客户拿着楼上开的小票就能在仓库里领取饲料了。
    整个流程大致是这个样子。
    不过,这里有一个大坑。
    就是配方问题。
    熊贵清在场部做奶牛饲料的配方是农场畜牧科给的,这是按照他们的要求订制的。
    可这个饲料厂是专门做猪饲料的,还是专门给三江白提供的饲料。
    这就需要专家的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