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218章青储料


    熊贵清从常伦的抱怨中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并不是啥饲料地的事,而是他们冬天缺大量的粗饲料。
    也是。
    谁不知道有了饲料地拿来种饲料粮啊?
    一般都会种上苞米。
    这可是精料。
    可是光有精料行吗?
    肯定不行。
    就跟养猪一样,光喂粮食无论是猪还是牛马都会出问题,得消化类疾病。
    这就要有粗饲料。
    除了干草外,还得有青储饲料啊!
    养奶牛没有青储冬天吃啥?
    像常伦现在喂的就是熊贵清家的苞米杆子。
    这可不是青储料,而是干料。
    口感和营养都跟青储没法比啊!
    自己是不是应该做这个生意呢?
    熊贵清养猪没有青储,他是把大量的瓜菜窖藏了。
    可依然有青储的意味。
    放时间长了,也有部分发酵。
    只是发酵的不多,这是因为气温的关系,大多冻硬了。
    这种粗放式的饲喂养猪还凑合,养牛就不行了。
    对,这是個思路。
    这种事农场就没有考虑吗?
    不!
    早就有考虑了,只是行动比较慢而已。
    熊贵清先安排了一个局,让常伦和侯勇单独聊,他就不掺乎了。
    现在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忽悠舅丈人身上。
    这不,他坐在倪桂田家的沙发上,先是吹捧了一阵舅丈人的英明神武,然后就进入主题,问起了农场在青储饲料方面的想法。
    倪桂田哈哈一笑,指着熊贵清说道:“你小子啊,我就知道你在套话!”
    “嘿嘿,老舅,我就是想打听一下饲料的行情。”
    “这事啊,农场早有考虑,你就操心了。”
    “啥情况啊?”
    “畜牧科打了报告,说是要建个青储站,专门做青储饲料。”
    “啊?农场批了?”
    “正在研究。”
    倪桂田放下手里的茶杯,说道:“农场现在资金紧张,啥都自己干没有这笔钱。我们的想法是让社会上的人参与。只是这个具体的方案还没出来。”
    “老舅,据我了解,养牛户今年没有饲料地,他们这冬的饲料就是用其他的代替的,主要就是苞米杆子和豆秸,明年要是再没有青储可不行了。”
    “这个领导们都知道。”
    “老舅,有没有可能让个人来办呢?”
    “个人办,有些难度啊。”
    倪桂田眯着眼,一边思考一边说道:“你看看,个人干想赚钱。可农场想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就得有扶持政策。”
    “现在精饲料的事落实了,农场可是花了大笔的钱的。”
    “现在再搞青饲料,又是一大笔钱。”
    “青储苞米的种管收碎储,哪个环节不是钱?”
    “现在是1000头,明年可能是1200,1300。”
    “这些奶牛冬天的青储料靠养牛户自己搞是不现实的,必须要集中搞,这样成本才能降低。”
    “不说别的,青储池就得几十万!”
    “那么多?”
    “你想想,一头牛一年至少也得5吨青储料。你按1200头算,得多少?”
    6000吨啊!
    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吓人。
    能装下6000吨青储的池子得多大?
    至少得有7000个立方吧?
    再加上活动空间,怎么也得7500立方。
    这得多大?
    长度100米,宽度20米,深度4米,这就是8000立方的空间。
    如果用钢筋水泥做出青储池,那造价你就算去吧!
    省钱的方法就是挖坑,用塑料布防渗,然后堆青储,上面覆盖大量泥土。
    可样临时搞还行,长期这样行吗?
    为了减少风险,还不能挖一个大坑,要多挖几个小坑,防止一个腐烂,全部报废的风险。
    这件事一深想,熊贵清就头疼。
    难怪农场领导拿不定主意呢!
    这是一笔投入大,回报时间长的投资。
    社会上的人谁都不傻,哪个愿意还得种地收割,储存,到了十一月才开始卖,还只能卖到3月份的生意?
    一年做半年生意,要全年干活。
    确实不划算。
    这事还真得农场出面。
    熊贵清一下子就熄了搞青储的心思。
    他把心思转到了加工厂上。
    如今,加工厂上下一片繁荣。
    熊贵清暂时不想再折腾,还是这么走下去得了。
    跟老方聊了下情况,得知乳品厂的平价料已经送去了。
    “他们没说其他的吧?”
    “没有,就是这加工费还没给。”
    “跟他们说,下次要货的时候,把这批的加工费结了,否则不给供货。”
    “这是不是太得罪人了?”
    老方有些犹豫。
    “你就说是我的安排,有问题让他们找我。”
    熊贵清知道,做生意要开个好头。
    要是给对方惯出毛病来,自己后面就没法弄了。
    加工费越欠越多,他要是不给,你还给不给他饲料?
    到那时候钱多了更得罪人。
    十二月底。
    农场进入了决算阶段。
    熊贵清的加工费还是没要回来。
    他们给的理由是农场轧账了,这笔钱划进一月份的费用。
    熊贵清知道乳品厂就是店大欺客。
    你等着,有你哭的时候。
    农场财务科会同各个分场的财务人员,开始了大规模的集中决算。
    机关招待所的房间都被挤占了。
    倪桂田这些日子也都很少回家,他得带着人把86年的结算弄出来,至少春节前要完成。
    熊贵清则忙着买年货。
    他可不是给自家买,而是要买送礼的东西。
    为此,他还专门跑了趟二龙山林场。
    他们有个养鹿场,据说正好有一批鹿肉。
    熊贵清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这些鹿已经剥了皮,被一分为二。
    熊贵清直接让何献超的蹦蹦车去拉。
    没的说,侯勇肯定得到了整只鹿肉。
    倪桂田整只。
    赵场长整只,苏科长整只。
    乳品厂分了三只。
    财务科、粮食科都少不了。
    一车鹿肉一分就没了。
    熊贵清也仅落着几只。
    他还给潘家送去。
    北安的倪桂蕊也得有。
    潘春梅的师傅也得送上一只。
    人家老太太的人情咱得记着。
    至于何献超、于慧勇、常伦这些朋友,每人分条腿得了。
    不够分啊!
    就在熊贵清忙着沟通关系,到处送礼的时候。
    农场的机关会议室里,一场关系明年奶牛青储饲料的会议正在紧张的召开着。
    南北河农场的当家人赵场长看着会场里的众人,沉声说道:“由于今年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奶牛青储饲料的问题,导致了今年这一冬,1000多头奶牛没有青储料。这是畜牧科的失职。当然也是我这个场长的失职。”
    “既然知道了我们的失误,接下来,我们就要研究,87年青储怎么办?”
    “请畜牧场长汪国辉同志说说看法吧。”
    赵场长点了汪场长的名。
    汪国辉原是东北农大的畜牧博士,后到了农场局挂职锻炼。
    这不,他被安排到了南北河农场,担任畜牧副场长。
    汪国辉推了推鼻子上的黑框大眼镜,说道:“按理说,咱们农场搞青储是很有优势的。”
    “首先,咱们有地。只要种上专门的青储玉米就行了。亩产很高,差不多能达到五六吨。要是再套种下秣食豆,还能多收3吨。如果施点化肥,能争取收获10吨。这样,我们种个100垧地,就够现在奶牛吃的了。”
    “现在的难点是青储池的建设。这需要一大笔钱。”
    他说完看看在场的人,大家都不说话了。
    一亩地不说10吨,就按8吨算,100垧地能收12万吨。那得建个多大的青储池啊?!
    “需要多少钱?”
    赵场长看向汪国辉。
    汪国辉看向了基建队负责人的方向。
    “还没测算。”
    基建队哪里知道?
    只能这么笼统的回答。
    “那就尽快拿出一个计划和预算。”
    畜牧科和建设科的人都点点头。
    这个会议虽没什么结果,可是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搞青储可不是个小投资项目。
    也就两天时间,再次召开了专题会议。
    现在大家知道需要投资的金额了。
    仅青储的设备和设施就得50万起步。
    巨大的青储池,还有青储粉碎机,还有每次青储的大量塑料布,机动车运输和推土机作业等等。
    都不是小钱。
    这还没算种植青储玉米的费用。
    都不用问财务科,赵场长就知道,这笔钱农场拿不出来。
    要知道,要维持一个农场的运转,需要大量的物资。
    开春就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油料、配件等等。
    哪一样不是钱?
    今年结算之后,才知道农场还有多少钱。
    不过,赵场长心里有谱气,能打个平就不错了。
    有钱也得留着。
    现在中学的教学楼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
    不建不行了。
    老校舍已经成了危房。
    教学楼的设计图已经出来了,建设费用要120万,可能还要超标。
    要是搞了青储池,那教学楼建设资金就有缺口了。
    难啊!
    大家虽然知道了需要50万的投资,做到了心里有数。
    可这钱哪来?
    倪桂田这次参会了。
    他提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策略,却让大家眼前一亮。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缺资金。有些资金也不能动。”
    “根据现在的政策,购买奶牛农行是给贷款的。”
    “能不能我们自建一个奶牛场,把青储设施放在这个奶牛场里。”
    “既解决了建设青储站的资金问题,我们还有了一个奶牛场,也能进一步的稳定乳品厂的奶源。”
    众人都觉得这个想法有可行性。
    可这样一搞,事情又搞大了。
    乳品厂的负责人说道:“我们刚刚收奶十几天,已经快达到了我们生产线的极限了。现在应该考虑引进更大的生产线。”
    乳品厂的这条生产线是日处理5吨鲜奶的规模。
    你想,现在就按照200头奶牛产奶,每头30公斤,这就有6吨的奶量了。
    这还是刚刚开始,再过一阵子,恐怕产奶量还更高。
    “抓紧洽谈20吨生产线,争取五六月份就能生产。”
    赵场长发出了指示。
    乳品厂负责人连连点头,他们已经跟设备厂家接洽了,正在商谈价格的事。
    这个专题会从青储的问题一下子转到了乳品厂生产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