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172章养猪是个好门路


    熊家四百头猪清空了。
    猪价已经涨到了2块!
    熊家又去抓小猪了。
    这件事对分场职工的刺激不是一般的大。
    就连这两天场部收购站的猪价也涨到了1块9。
    有的人家也跟风卖了,虽然价格没有熊家的高,可随时能卖啊!
    有的人家惜售不卖,熊家能卖2块,我为啥不能?
    更有甚者,直接跑到熊家,要求把猪贩子的电话给他,他家的猪也要卖给郑好!
    把熊长禄磨得不行。
    熊贵清见状,说道:“给他,让他直接联系,跟我们无关!”
    熊长禄给了电话号码,他们如获至宝,给郑好打去电话。
    听说是跟熊家一个分场的人,也要卖猪,郑好问道:“你有多少啊?”
    “不多,三头。”
    人家还很客气,“太少,不收。”
    不服气啊!
    “多少才收?”
    郑好呵呵一笑,“五十头以上我们才考虑。”
    在旁边听着的人不少。
    这话就传了出去。
    于是养猪散户就相互攒捣,勉勉强强凑够了50头,再打电话,人家可说了,价格1块8。
    比收购站的还低。
    为啥啊?!
    不服也没招。
    为啥?这是郑好给自家亲戚留的。他要是都收走了,人家采购站收啥?
    到了此时,有人回过味来。
    找王福林透话,说以后能不能跟熊家一起卖,这样价格不是能高点嘛。
    当王福林找来说这事的时候,熊贵清就笑了。
    “只要人家收,我没问题啊!”
    这就算答应了。
    这话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分场。
    原本就有很多人家在养猪,如今听说卖猪的时候可以一起卖,动心的人家可不少。
    这波年猪,他们是咬牙卖了,又赶紧去抓小猪崽,也养三江白。
    还怕不保险,专门跑熊家来拉关系。
    熊贵清不胜其扰,家里天天来人说这件事,烦不烦?
    他找到王福林,让他用大喇叭喊喊,就说熊家会一视同仁,只要熊家卖猪的时候,你们也卖,就跟着一起走了。
    王福林也是无奈。
    他没想到大家伙养猪的热情这么高。
    大喇叭通知了,熊家算是消停了。
    也没人来拉关系了。
    何献超更是把自己原来的冬季不养猪的计划推翻,不仅养了,还突破了十头的限制,二十头起。
    于慧勇的饲料加工根本忙不过来。
    原本就超饱和工作了,现在倒好,要一直干到晚上十点。
    熊贵清一家正在客厅里看电视,于慧勇在院外砸门。
    这会儿老弟也过了看电视眼睛拔不出来的时候,他主动跑去开门。
    把于慧勇迎了进来。
    十几天未见的于慧勇,蓬头垢面,浑身是灰。
    他一进来就说:“我不坐了,身上都是灰。”
    “没事,坐。”
    见他还是坚持,余秀华去厨房搬来了一個小板凳,于慧勇就坐在小板凳上。
    “爷们,抽烟。”
    熊长禄拿出烟来,于慧勇很客气的说了谢谢,自个点上。
    喷了两口烟,他才说道:“忙不过来啊,贵清,你说咋整?”
    “生意太好了?”
    “可不咋的,这不是因为你家的猪卖了个好价钱嘛,好家伙,这些人跟疯了似的,原来养个三两头的,现在都要养个五六头。何献超原来说开春再养的,现在也去抓猪了,说是二十头起步,他们这样干,我哪儿忙得过来啊!”
    “是人手不够还是机器不行啊?”
    “机器啊!咱们当时买的这个功率本来就不高,现在干不过来,有些人已经把草籽拉去场部了,要去面粉厂加工去。”
    于慧勇现在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己的项目选对了,每天都生意做不完。
    忧的是,客户流失,那都是钱啊!
    “慧勇啊,客户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来。你也别急,这个养猪热也就是一头一头的。你想想,现在他们使劲儿养,再扎堆卖,能卖上好价钱吗?”
    “卖不上价,第二年养猪的就少了。”
    “所以说,这个养猪是有波动的。”
    “那咋办?”于慧勇一琢磨,熊贵清说的有道理。
    “你现在可以换大功率的机器,但是明年或者后年可能养猪又低潮了,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大功率粉碎机成本很高,也费电,你要想好。”
    “那你的意思呢?给个建议呗?!”
    “我的建议就是你现在就这么干着,人家要去场部就让他们去,毕竟还有很多人在你这儿。你得记住,你不可能把所有钱都挣了,要给别人一口饭吃。”
    “哦,那行,我听你的,机器就不换了。”
    于慧勇走了,熊长禄有些犹豫的说道:“贵清啊,你说,咱家的粉碎机要是对外……”
    熊贵清知道老爸的意思,这么好的钱为啥自己不挣。
    熊贵清说道:“爸,咱家在分场现在惹眼不?”
    “咋不惹眼?有多少人……”
    熊长禄的话说了半截,就停住了。
    他已经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是啊,熊家现在挣得够多了,这点小钱还去挣?
    那不是不给别人活路吗?
    再说了,没必要啊!
    熊贵清长出了口气。
    “爸妈,咱家养猪挣了钱,很多人都知道。每一炮都是大钱,现在的粉碎挣得是分分钱,也是辛苦钱,咱们就没必要去了。再说了,外人的饲料和咱家的混用同一台机器,不安全,还是小心为好。”
    熊贵清和余秀华一听,也就熄了这个心思。
    熊家这次,终于拉起了四百头猪的养殖期。
    至于留下的六头肥猪,已经杀了。
    熊贵清给老潘家送去了一脚,场部老舅家一脚,北安老姨家一脚。
    这可不仅是亲戚的原因,熊贵清觉得自己总有求到他们头上的时候。
    再有就是侯副科长。
    也送给他一脚。
    这就是一头猪没了。
    王福林家,熊贵清也送去了一脚。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送一脚猪肉得多豪气?!
    自家工人分了三头猪。
    何献超和于慧勇两家,也送去了十几斤猪肉。
    毕竟关系在这儿呢,家里杀猪要是没点表示,没准谁心里就不得劲儿了。
    这种事在农村常有,杀年猪要是请落下一人,你就等着好看吧!
    熊家杀猪,左邻右舍,关系近的还得吃上一顿。
    这一顿就得半头猪。
    自从熊家养猪发家之后,迎来送往的事就越来越多。
    在熊家开席的次数也在增多。
    今年杀了六头年猪,熊家自己就落着一头。
    自从大喇叭说了,大家养的猪只要都是三江白,可以跟熊家一起销售,连自家工人都开始养了。
    近水楼台呗。
    熊家看见谁都笑眯眯,“好,养,到时候一起卖。”
    此时,熊家的口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熊家是谁啊?
    不认识。
    后来,发了财,人家也说暴发户,没文化。
    把熊贵清高中生的事实直接忘记了。
    现在,熊家好人呐!
    致富不忘相亲,好。
    熊家人走在街上,不管认识不认得,都来打招呼,扯着你聊天。
    其实,很多人熊贵清是不认识的。
    一月底,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天地茫茫一色。
    熊家的土锅炉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个猪舍里温暖如春。
    虽然空气不是很新鲜,可胜在小环境尚可。
    熊贵清带着豆包四处闲逛。
    虽然现在他依然能从猪圈进入空间,可那都得偷偷的来。
    因为除了猪圈没有其他的进出口,他为了避开耳目,只能把空间空着。
    以前还能往里存点东西,现在,只能呵呵了。
    就在熊贵清很是惬意的巡视猪舍的时候,何献超顶风冒雪的来了。
    “贵清,你可得帮帮我啊!”
    “咋的了?”
    看着满脸憔悴的何献超,熊贵清很是疑惑。
    “我的猪圈太冷了,小猪根本就受不了啊,要不,那你这儿来养着?”
    “我这儿?”
    熊贵清一听这话,眼珠子就瞪出来了。
    要是能多养,我早就多养了。
    “老同学啊!不是我不帮你,我这猪舍你也看见了,哪有地方啊?”
    “那咋办?”
    “那就垫窝,堆麦秸,保暖啊!”
    “再有,赶紧找王兽医,看看是不是感冒了,把小猪先转移进你家里去!”
    “猪已经放在家里了。”
    何献超愁眉苦脸的回道。
    “哎呀,你不是说冬天不养猪吗?要是养猪,你的猪圈也不行啊!”
    “啧啧……”
    何献超急的满脑袋冒汗,这要是都冻死了,自己可咋整,20头小猪,800块啊!
    “走,去看看。”
    熊贵清跟着他往何家去。
    他心里暗自埋怨何献超,你不懂别乱搞啊!现在这些小猪怕是够呛啊!
    “打疫苗了吗?”
    “刚打。”
    赶到何家的猪圈。
    好家伙,满猪圈的积雪,都有尺把厚了。
    猪圈已经空了。
    因为是平顶猪圈,所以不聚温,不保暖。
    这个样式的猪圈是夏天养猪用的,冬天养猪的都是人字架形的传统猪圈。
    看看这漫天的大雪,呼啸的寒风,熊贵清叹了口气。
    “你把猪卖了吧。”
    “啊?卖了?”
    何献超还想挣大钱呢,哪里舍得卖啊!
    “听我的卖了。卖回多少算多少,减少损失。”
    一进何家。
    客厅里二十头小猪挤在一起。
    有两头躺在地上直哼哼。
    “把王兽医找来,打着针,然后把小猪卖了,你不适合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