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169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把王福林送回去,熊贵清一路思考着他的话。
    王福林要退了,他要在退下去之前,帮熊贵清一把。
    签订一个饲料地的长期承包合同。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熊家的饲料地跟熊家的宅院隔了一条土路。
    非常近。
    种上粮食后,看护也方便。
    另一件事,让熊贵清很犹豫。
    是自己的猪场挪地方,还是让附近的邻居搬家?
    从价值上看,让邻居搬家代价更小。
    可从人情上来说,这样有点欺负人啊!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熊家一直是被人欺负的那個,如今让他调过来做,心里是有障碍的。
    回到家,潘春梅已经跟爸妈走了。
    老弟正在最西头的房间里摆弄着家具。
    熊贵清跟爸妈说道:“爸妈,原本我想住你们隔壁的,后来想想还是住在东边吧。
    东边第一间。”
    熊长禄和余秀华愣了一下,而后就释然了。
    这是孩子脸皮薄,离父母太近不好意思。
    他们跟着熊贵清来到客厅的东侧第一间。
    这里当初是用来当餐厅的。
    “也行,把餐厅搬到西边第一间,我们住你那间,你们搬这边来。”
    “现在不用变,等结婚的时候再调整。”
    三人说完了这些,熊贵清才说起了王福林的意思。
    “爸,咱家的猪场离家属区太近,王福林说,要是有人再告状,怕很麻烦。”
    这会儿虽然没有撒谎环评这些,可要是有人告状还真闹心。
    “那他说咋办?”
    “两个办法,一个是猪场搬走,往外挪挪。”
    “啧啧。”
    熊长禄觉得自己的牙疼。
    刚建好的,就要搬走,那还不赔死啊!
    “有别的办法吗?”
    “还有就是把于大爷毛大爷他们的房子都买下来。都是咱家的了,也就不存在这些事了。”
    “咱们买下来,他们住哪儿去?于洪刚媳妇都怀着呢,要生了。”
    “我也是这么想啊。”
    熊贵清有些发愁。
    “其实吧,如果老刘家不告状也就没啥事。”
    老爸提了一句。
    其实,熊贵清也知道这事。
    熊家那栋房子的最西头是刘家。
    也不知道怎么地,刘家对熊家就是看不上眼。
    以前的时候,说话就夹枪带棒的,死也看不上。
    如今,人家虽然不这样了,可熊家的所有事都不参与。
    就好像啥都不知道似的。
    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也不知道因为啥。
    他家要是告状,一告一个准啊!
    到时候让熊家猪场搬家可咋整?
    不搬吧,刘家不得,搬吧,损失太大。
    这事一起,熊家心里有了负担。
    熊长禄和余秀华低声商量了半宿,也没想出办法来。
    熊贵清躺在床上也失眠了。
    其实,就算是搬场他也不心疼,可是他担心图纸要是搞没了,自己没有系统的保护,以后这猪还咋养?
    熊贵亮却忙活半宿,把家具弄成了他想要的样子,而后就呼呼大睡。
    豆包以前在老屋的时候就是挨着人睡的,现在几个主人都有了各自的房间,它去哪儿睡啊?
    转了半天,还是去敲熊贵清的门。
    熊贵清忍了好一会儿,豆包依然没有离开。
    他只得把豆包放了进来。
    此时的小地图已经涵盖了猪场和熊家宅院,就连熊家的老屋也有一半在范围之内。
    熊家搬进新居。
    老屋就成了猪场的值班室。
    很多值夜班的工人都聚在屋里,抽烟喝茶吹牛逼。
    每半小时就有人换班去猪场巡视。
    还有饲料间值夜的不敢离开。
    人就是这样,只要能达到目的,怎么轻松怎么来。
    第二天一早,熊贵清顶着黑眼圈出来了。
    老弟还没起床。
    爸妈已经起来了。
    老妈在做早饭,老爸拿着竹扫帚扫着院子里的积雪。
    “我来。”
    熊贵清打着哈气出来。
    熊长禄也不客气,把扫帚交给儿子,他去拿木锨来撮雪。
    昨晚下了一夜的雪,一片银白。
    院子里的雪要是不及时清理,就得把水泥地冻上。
    院子大,熊贵清先扫出一条小道来,然后准备烧水发动车子。
    熊长禄知道儿子要送潘春梅回北安,也不计较,而是进屋把睡懒觉的小儿子叫醒。
    熊贵清启动了吉普车,趁着暖车的空档,自己洗漱了。
    他这才打开院门,把车开了出去。
    老爸从屋里出来,喊道:“你走吧,我来关。”
    熊贵清喊道:“不用。”
    跳下车,关好了大门,上车往潘家去。
    潘春梅已经起来了,正在洗漱。
    老丈人丈母娘还没起床。
    熊贵清进屋跟潘春梅一阵比划,就出来在车上等着。
    两人都没吃饭,就直接往北安去。
    路上,熊贵清把昨晚得到的几个消息跟潘春梅说了。
    搞得小妮子一脸愁容。
    “那可咋办啊?”
    “你说的是哪件事?”
    “猪场呗!”
    “这个我会解决的,你就别操这个心了。告诉你是让你了解现在咱家的情况,没让你去解决。”
    “再说了,现在不是还没人去告嘛。”
    “可是,到了夏天味道一大,怕就有人要告状了。”
    “没事,我自有办法。”
    熊贵清宽慰了下她。
    车子一路疾驰,一个多钟头后就进了城。
    两人在路边找了个馆子,车子怠速停在旁边。
    大米粥,油条包子,小咸菜。
    吃饱之后,朝霞满天。
    熊贵清把潘春梅送到了服装店,这才往回走。
    在北安加油站加满了油,这才放心回家。
    回到家的时候,老爸已经去了猪场,老弟和老妈正在看电视。
    午间新闻重点报道了昨天国家发出的一号文件。
    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文件指出:我国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
    农业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把“无工不富”和“无农不稳”有机地结合起来。
    1986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熊贵清只记住了一条,发展商品经济。
    所谓有计划发展,意思是逐步放开。
    前世,他是不懂的。
    如今,对这些有了深刻认识。
    改革的脚步在加快,越来越深入了。
    自己呢?
    他琢磨了一下,还是得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任何超出能力的跨越都会扯着蛋儿!
    老妈刚把午饭做好,于慧勇就来了。
    “哟,于慧勇,来,一起吃饭。”
    于慧勇倒是没客气,坐下吃了起来。
    熊贵清问道:“你来找我有事?”
    “今天的新闻看了吗?”
    “新闻?啥新闻?”
    “就是一号文件嘛。”
    “哦,看着一点。咋的?你有啥想法?”
    “我看上面说了农村工业,我就想来问问你,咱们这有啥能搞的吗?”
    熊贵清愣了一下。
    一直以来,于慧勇就是稳稳当当的人,一直从事拖拉机工作,没想到反而是他最先有了反应。
    “你有啥想法说说看。”
    “我想问问你,我能不能搞搞饲料加工啥的?”
    熊贵清笑了。
    饲料加工这块,熊贵清一直有想法。
    可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可现在于慧勇却先提出来了。
    “你打算怎么加工?”
    “你看啊,以前咱们有猪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去猪号打粉碎。自从猪号黄了之后,也就地方加工。”
    他偷偷瞄了眼熊贵清。
    见他没有说话,这才继续说道:“这两年,在你的带动下,咱们分场养猪的人也逐渐的多了。加上家庭农场,很多人家的草籽饲料也很多,可就是没人干粉碎这活,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你觉得呢?”
    “呵呵,慧勇啊!没想到你的脑子这么好使,有眼光!”
    熊贵清称赞了一句。
    “不错,这是个机会,至少打粉碎这活也是加工的开始。你要是想干,我支持你。”
    “嘿嘿,其实,这活儿你家就能干。”
    于慧勇当然知道,熊贵清的猪场就有设备,可熊家一直没有对外搞加工。
    要是自己搞起来,他也对外搞,自己哪里搞得过他?!
    熊贵清一下子就看出于慧勇的心思。
    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干,我的猪场是不会对外的,知道为啥不?”
    于慧勇摇摇头。
    “我担心饲料之间传染细菌和病毒,这样会污染我的饲料,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咋不搞呢!”
    于慧勇现在明白了。
    其实,熊贵清是怕有人在饲料里投毒,通过机器一混,自己就完蛋。
    因此,他的机器坚决不对外。
    “你打算投资多少啊?”
    “我想着买台粉碎机就能干,没想投资多大。”
    “也对。你先干起来再说,现在正是好时候。”
    有了熊贵清的支持和首肯,于慧勇信心十足。
    他是计算过的。
    三分场的180户人家,至少有130户养猪了。
    哪家都有几千斤的草籽需要加工。
    按照平均一千斤计算,有13万斤的加工量。
    如果每斤加工费2分钱,就是2600块。
    这笔钱是他现在工资的4倍。
    这是等着他捡的一笔钱。
    只要熊贵清支持他,这钱他稳挣。
    其实,在找熊贵清之前,他去找过何献超了。
    当时他的想法是带着何献超一起挣,到时候两人一分,也挺好。
    谁知道何献超认准了养猪,其他的不干。
    “贵清,那你陪我去趟北安?”
    “行,啥时候去?”
    “明天吧,我今天凑一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