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164章西南来信


    就在熊贵清为了自家新房的合法性到处跑关系的时候,一封前线来的家书交到了老潘的手上。
    当他看到这封军邮信件,心里一抖。
    他知道,这可能是儿子的来信。
    交代了徒弟们,他骑着自行车回了家,跟倪桂花一起郑重的打开信封。
    薄薄的两张纸,钢笔字写的刚劲有力。
    “尊敬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儿子,我在前线的这两年很想念你们,也想念妹妹。
    我在前线一切都好,勿念。
    几个月前,我们连成立了突击队,我们三十六个同志喝了壮行酒,视死如归的走向了战场。
    这场战斗,我们完成了任务。
    可是有很多人没有回来。
    同志们下来后,都觉得自己很幸运。
    那么多同志都牺牲了,自己还活着,觉得应该返回后方。
    爸妈,我也是其中的幸运儿,我虽然负了伤,可是还活着。
    ……”
    虽然手中只是薄薄的信纸,可是老潘就感受到枪林弹雨。
    倪桂花的眼泪唰的一下就涌了出来。
    她的儿子在前线已经两年了。
    九死一生,是该回来了。
    “部队领导找我们谈话了,我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有经验,希望我们去新连队带兵。
    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去。
    爸妈,该留在部队还是回来,我想听听你们意见。
    此致,敬礼!
    儿子:潘军
    1985年,10月1日”
    这是在国庆节那天写就的家书,走了两個多月才到遥远的东北。
    这封信老两口反复看了几遍,他们的心都要碎了。
    到底还是男人,在关键的时候还是有主意的。
    “把贵清喊来,让他明天去一趟北安,把春梅拉回来,咱们一家人先商量一下。然后再问问她老姨老舅的意见。”
    “嗯。”
    倪桂花嘴上答应,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算了,还是我去吧。”
    老潘收拾了一下心情,推门走了出去。
    十二月的气温已经零下三十度了。
    寒风像刀子一般的割人。
    老潘把帽子翻下来,低着头往熊家去。
    熊贵清此时正跟着老爸在饲料间里查看情况。
    有煤是好,火力猛。
    可是他担心灶坑里的水管会被烧坏。
    因此一直让饲料间的人压着火头。
    控制火势也是必要的,否则太浪费煤了。
    爷俩正忙活呢,老潘闯了进来。
    “亲家,贵清。”
    “哟,老潘啊!”
    熊长禄见是亲家,赶紧打招呼。
    “叔,有事?”
    “找你有点事。”
    熊贵清跟着老潘出了饲料间。
    “走,跟我去家里,有事跟你说。”
    熊贵清不知道发生啥事,见老丈人表情有些僵硬,也不敢多嘴,跟着往潘家去。
    到了屋里,见倪桂花面有泪痕,他吓了一跳。
    “这是怎么了?”
    “你哥从前边来信了。”
    我哥?
    熊贵清反应了一会儿,才醒悟过来,是自己的大舅哥,潘军。
    这时老潘问道:“信呢?”
    倪桂花默默的把信交给了熊贵清。
    “你先看看吧。”
    老潘边说边坐在沙发上,点上香烟抽了起来。
    熊贵清赶紧看信。
    细看了几遍,他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就是大舅哥面临的选择,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转业地方。
    想问问家里的意见。
    前世,他有幸看过两山轮战的相关纪录片。
    说起来,那是四十年后了。
    这些经历过生死的勇士,下了战场心态发生了转变。
    自己的幸运已经用尽了。
    大多数人选择了离开部队。
    各自回到了地方。
    四十年后,留在部队的人已经进入了高级军官的行列,而回到地方的人,则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
    熊贵清现在也不便发言,他把信交到老潘手里。
    “让我干啥?”
    “你去北安,把春梅接回来,要是她老姨老姨夫能来最好。”
    “哎,知道了。”
    熊贵清赶紧回家发动车子。
    而老潘去了办公室,给场部的小舅子打电话,让他务必来一趟。
    熊贵清一路疾驰,划破路上的积雪,向着北安而去。
    今天潘春梅又是从温暖中醒来。
    虽然她很心疼熊贵清付的取暖费,可有了暖气确实好啊。
    室内温暖如春,都穿不住棉袄。
    她洗漱一番,吃了点东西,就骑车上班。
    她的一身打扮,英姿飒爽,飘逸迷人。
    从家到乳品厂大门这一截,就引来无数青年的瞩目。
    暗自猜测,这是谁家的姑娘,这么漂亮。
    拐上六道街,一路向东,更是惊艳一路。
    在十字路口等了一下红灯,也让周围的人侧目。
    到了服装店,开门进屋,打扫卫生。
    没一会儿,师傅何红梅就来了。
    “师傅早!”
    “早。春梅啊,你可越来越水灵了!呵呵呵。”
    老太太也发觉自家徒弟气质越发出众了。
    “师傅,你净取笑人家。”
    潘春梅不好意思的忸怩。
    “好,好,不说,不说。”
    两人刚把店铺拾捣利索,就有顾客上门。
    又是一阵忙碌,选款选料量尺。
    早上这波刚消停,熊贵清的吉普车就杀到了门口。
    “贵清?”
    “春梅,家里有事,让你回去一趟,我来接你的。”
    “啊?啥事啊?”
    “路上说。”
    熊贵清不想现在解释,老太太在呢,也不好说。
    潘春梅跟师傅说了声家里有事,请一天假,就把自行车钥匙留下,让师傅晚上推进店里,她急匆匆的上了车。
    熊贵清把车停到公用电话旁,让春梅给老姨老姨夫打电话,通知他们也跟着去。
    这下潘春梅吓的小脸煞白。
    “咋,咋回事啊?”
    “别怕,是你哥的事,他来信了……”
    熊贵清不得不赶紧解释。
    听完事情的原委,潘春梅这才放下心来。
    “讨厌,你也不说清楚,害的我瞎担心……”
    “刚才不好说。”
    熊贵清陪着潘春梅打了电话。
    然后两人上车,先去工商局接姜鹏。
    到工商局大院门口的时候,姜鹏穿着制服站在门口呢。
    “送我回家换身衣服。”
    熊贵清一拐弯,把老姨夫放在了他们大院门口。
    说了句“一会儿来接你。”
    他就带着潘春梅往食品公司去。
    食品公司熊贵清去拉过煤,知道怎么走。
    很快就来到了食品公司的大院门口。
    老姨倪桂蕊已经穿戴整齐等着了。
    见熊贵清开着吉普车来了,也没说话,拉开车门上了后座。
    再拐回六道街老姨家门口,姜鹏已经换好了衣服,在门口呢。
    倪桂蕊推开车门,喊道:“上车,上车。”
    姜鹏刚钻进车里,倪桂蕊就催促道:“开车。”
    吉普往前一蹿,姜鹏一屁股跌坐在座椅上。
    “哎呀,急啥?不差这一会儿!”
    “都到了,等咱们呢!”
    原来,倪桂蕊接到潘春梅的电话,就给三分场打了过去。
    她已经知道,老弟一家已经到了。
    吉普车在路上疾驰。
    虽然路面有冰雪,好在有四驱加力,总能在这样的路面上化险为夷。
    车子一路未停,一个钟头就赶到了潘家。
    随着刹车的吱吱声,吉普上跳下几人,砰砰砰的关门。
    脚步杂沓,就进了院子。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出来迎接。
    “姐夫!”
    “来了?快进屋。”
    “桂田!”
    “哎,来的快啊!”
    “可不咋的?在单位上班呢,直接就来了。”
    “姐!哎呀,姐,你这是干哈呀!”
    倪桂蕊见姐姐眼睛红肿,赶紧过去劝慰。
    “孩子不是好好的嘛,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姜鹏也说道。
    熊贵清是最后进来的。
    他一进屋就开始散烟,潘春梅忙着沏茶倒水。
    倪桂花哪有心思接待啊!
    倪桂蕊和吴桂芝围坐在倪桂花的身侧。
    老潘招呼姜鹏和倪桂田坐下。
    三人接了熊贵清递过来的香烟,又点上。
    屋子里一会儿就缭绕起了青烟。
    “先看看信吧。”
    老潘把信件递到姜鹏的手里。
    倪桂田已经看过了。
    这封信又从姜鹏的手里转到了倪桂蕊的手上。
    其实,一家人都很懵。
    谁都知道这个选择对潘军很重要,可能影响他今后的人生的。
    可他们哪里知道今后的发展呢?
    像作为女人的倪桂花倪桂蕊和吴桂芝,她们就想着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回来就好,其他的先不去考虑。
    再说了,战斗英雄,回到地方还能受委屈?!
    可作为男人,想法就多了。
    留下有利有弊,回来也是一样。
    留下有可能得到晋升,但是也可能牺牲!
    回来,安排工作就不一定如愿了。
    很多回来安排不了工作的,也比比皆是。
    这其中的弯弯绕,姜鹏和倪桂田心里都知道。
    见大家都不说话,老潘也知道这事得好好考虑,这不仅涉及到儿子的前途,还关系到生命啊!
    急不来。
    “桂花,去做饭,咱们边吃边聊!”
    倪桂花这才拖着身子去做饭。
    倪桂蕊哪里忍心让姐姐这么累,她跟着去了厨房,吴桂芝作为弟妹也不能跟大老爷们混在一起啊,她也跟着去厨房。
    潘春梅沏好了茶,也去厨房跟着忙活了。
    屋里的爷们都抽着烟,喝着茶水,暗自思考着各自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