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156章苞米卖你了!


    熊贵清去了几家,看了货。
    水分不少,可饱满度不错。
    他跟农户说道:“你们这苞米水分有点大,至少要扣一到两个水。”
    啥意思?
    就是重量上抵扣1或者2。
    也就是说,100斤的苞米,只能算98斤,有两斤水分。
    正在熊贵清跟农户掰扯水分的时候,来了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
    “支书来了。”
    周围有人低声说道。
    “老客,你是从哪儿来啊?”
    其中一個中山装问道。
    “我是南北河的,来买点苞米。”
    “哟,咱们离着不远啊!”
    他们掏出烟来,递给熊贵清。
    熊贵清赶紧摇手。
    “支书吧?我不会抽烟,不过,我还真带着烟呢!”
    说着话,他反而摸出烟来散给两个中山装。
    两人笑着接了烟。
    “老客,准备要多少苞米啊!”
    “我看着合适就多买点。”
    “那感情好。”
    村支书吐了口烟圈,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南北河还缺粮食?”
    “呵呵。”
    熊贵清笑笑解释道:“粮食倒是不缺,可是苞米不多,我是养猪的,可不是专门倒腾粮食的,所以,只要能喂猪,我都要,只是这价格……就不能太高。”
    “哦,明白。”
    他们一听熊贵清是买去喂猪的,心里踏实了下来。
    也没提查看熊贵清介绍信的事。
    不过,熊贵清还是很自觉。
    他掏出了一张纸来,正是分场开具的介绍信。
    这会儿还没有普及身份证,出门办事要是没个介绍信证明信啥的,寸步难行。
    支书看了介绍信上的大红章子,点点头,把介绍信还给了熊贵清。
    “既然是这样,我给你介绍几家。他们家的苞米是晚熟品种,被霜打了,卖粮食是不行了,不过喂猪没问题,你说呢?”
    “哦?倒是可以看看。”
    跟着支书走了段路,看到了一家院子。
    院子里堆得满满。
    主人家见是村支书带人来看苞米,热情接待。
    掀开了苫布。
    熊贵清一看,还是包米穗。
    一根棒上的苞米粒有一半是瘪的。
    难怪他们没有脱粒。
    这要是脱下来,基本就没多少东西了。
    “你这棒子不行啊!”
    熊贵清说道。
    “是,喂猪可以。”
    主人家也主动承认。
    “可我家也没那么多猪喂啊!这不等着有人收走喂猪呢。”
    “你这打算怎么卖啊?”
    “一毛能卖上不?”
    熊贵清摇摇头。
    “哥们,不是我说啊,你这带棒子还想要一毛呢?”
    “老客,你能给多少?”
    这些种晚熟品种的农户,今年算是倒霉了。
    苞米不熟,大部分都是瘪粒,卖给谁去?有人要就不错了。
    熊贵清拿起苞米棒,数了一下上面饱满的颗粒。
    数了十几穗,平均下来一棒上能有38-40粒。
    去掉水分,这一棒有30克。
    三万多个苞米棒子能有一吨粮。
    熊贵清咂咂嘴,他也不愿意要,
    这点粮食还够运费呢。
    “哥们,你这棒子就留着喂猪吧,我不划算买。”
    熊贵清搬着手指头跟他们一算账。
    “三万三千穗才出一吨粮,这个出入不大。可要把这一吨粮运回去,我得专门要一个车,这点粮食就够运费钱,我回去还要人工来扒粒,不能要。”
    支书和农户都被这账算的哑口无言。
    也确实不划算。
    这样,还不如买好苞米呢。
    村支书见他的介绍没成功,也就悻悻的走了。
    熊贵清回去找车,准备往下一个屯子去。
    早就躲在屋里等候多时的孙老二,见熊贵清回来了,赶忙出来,把熊贵清迎进屋子。
    “来,来,老客,不急着走,咱俩再唠唠。”
    孙老二媳妇也拿烟倒水,好顿忙活。
    熊贵清买苞米喂猪的信儿早就传遍了。
    孙老二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客啊!不瞒您说,今年的行情确实不咋好,我的粮你也看见了,质量没的说,你说个价,把我的收了吧。”
    “孙哥啊!不是我不想收,你的粮确实好,可我是拿去喂猪的,给不出高价来。要不你再等等,年前应该会有人来收。”
    这种推辞的话孙老二是不会相信的。
    就是真有人来收,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谁不知道开春了这些粮食就不好存了,不卖就要坏了。
    粮贩子不压价都有鬼了!
    “老客,只要你给个实价,我就卖你了。”
    “我已经说了,你家的一毛二。”
    “再涨点吧,我亏的太多。”
    “孙哥,我真的买回去喂猪,给不了再高的价了。”
    熊贵清不想在这耽误时间,他起身就要走。
    “行,我卖!全卖了。”
    孙老二一咬牙,同意一毛二一斤把自己的苞米都出手。
    要知道,苞米要是过了冬,被风吹一冬至少都掉秤5以上。
    还不如现在就卖呢!
    “你不后悔?”
    “这有啥后悔的,行情就这样。”
    “行。我先给你定金200块,明天来车拉。”
    两人一手钱,一手收条,定下了交易。
    孙老二要留熊贵清吃饭,被他拒绝了。
    熊贵清还要雇车雇人呢,根本没时间在这磨蹭。
    估算了一下三个粮囤的规模,差不多有五六十吨。
    他心里有了数,开车走了。
    此时,熊贵清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可他还是没在孙老二家吃饭。
    像熊贵清这样心软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做生意。
    这个缺点他自己是知道的。
    因此,他就有意跟人家拉开距离。
    一溜烟返回城里,他找了个小馆子,吃了饭。
    又去了银行。
    按照六十吨苞米来计算,14400块,再加上雇车的钱,雇人的钱,还有台秤等等,他取出了18000块。
    虽然他知道用不了,可多点钱傍身,心里踏实。
    他取钱之后就往运输公司跑。
    黑河地区运输公司北安分公司是城里唯一的国营专业运输企业。
    整车货运价格02元/吨公里。
    熊贵清一说要去东胜乡向阳屯拉苞米,送到南北河农场三分场。
    业务科的就计算出了运费。
    总里程70公里,先按照60吨的重量计价,然后多退少补。
    运费840块。
    需要先交钱。
    熊贵清二话不说,先把钱交了。
    约好时间,明天一早在向阳屯村口碰头。
    对运输公司来说,东风卡车高腰主车超载可拉15吨,带挂又是15吨,60吨粮食就是两台带挂车的事。
    他又去农资公司购买了800条麻袋和麻绳马针,还买台秤。
    让他们送到运输公司去。
    好在他开着吉普车,不然得把他腿跑断。
    潘春梅正要下班,熊贵清就出现了。
    她几步跑出来,问道:“你还没回家啊?”
    “我去四处转转,买了点苞米。”
    “对了,明天你请个假,跟莪去一趟,付付钱啥的,行不?”
    “明天?”
    她回头看了眼还未走的师傅,点点头。
    她进去跟师傅聊了几句,就兴高采烈的出来。
    “走吧,师傅同意了。”
    “上车。”
    熊贵清带着潘春梅去吃饭。
    晚上把潘春梅送到了老姨家,让她在这对付一宿,熊贵清去住她的宿舍。
    好在熊贵清多次送潘春梅回宿舍,也知道在哪儿。
    他把车停在了小姨家院子里,把水放了,叮嘱春梅,明早先烧一锅开水。
    潘春梅的宿舍里有一个铁炉子。
    熊贵清现烧的火,待屋子里暖和起来了,才钻进了被窝。
    虽然宿舍不大,可是满室留香。
    他抽抽鼻子,闻着被头上传来的香味,熊贵清迷迷糊糊的睡去。
    半夜他被冻醒了。
    一直熬到天边微亮,他赶紧起床,把被子叠好。
    出门去找潘春梅。
    待他走到老姨家,早饭已经做好了。
    熊贵清跟着吃了早饭,老姨和老姨夫去上班了,他和潘春梅在灶上烧了一锅开水,他拎了下去。
    加水后,发动车子。
    突突突的发动机启动了,排气管子里喷出白烟。
    过了好一阵,才正常起来。
    见时间差不多了,两人上车直奔东胜乡向阳屯。
    走到一半,就看见前面有两辆东风挂车。
    熊贵清只能跟在后面。
    见他们停在了向阳屯村口,熊贵清开车靠过去,问道:“是运输公司的吗?”
    “是啊!”
    “那就是我叫的车了。”
    他拿出了运输票据给司机看。
    双方都确认了,熊贵清开车在前面走,东风车跟在后面。
    车子一直开到屯子西头孙老二家门口,都停在了路边。
    下了车,熊贵清让他们把车调个头停好。
    听到动静,孙老二两口子都出来了,见熊贵清带车来了,都很高兴。
    “孙哥,这样,你去找十几个人来装袋子,每人给十块钱,我出。”
    “行!”
    孙老二心情愉悦的找人去了。
    原本,也可以让孙老二自己出人,可那样太耽误时间,熊贵清不想因为一两百块耽误事。
    潘春梅也从车上下来了。
    她的任务是看秤,计数。
    也就半个小时,孙老二领来了十四五个壮劳力。
    “上车,把麻袋和秤卸下来。”
    熊贵清指挥道。
    这些人很多都认识熊贵清,昨天他们可是见过的。
    都一窝蜂的上去卸车。
    有人拎着打粮食的撮子来了。
    先把苞米装进麻袋,拽着麻袋口,用杠子抬着,上秤。
    潘春梅看秤记账。
    称过重量的麻袋抬到一边,有人专门用麻绳封口。
    封了口的麻袋都是称过重的,直接装车。
    司机也在车上指挥他们摞袋子。
    这是技术活,不会摞的影响载重和安全。
    由于人手充足,干活麻利,很快一囤苞米就装上了车。
    大伙儿又转移战场,去下一个粮囤。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三个粮囤的苞米就装袋上车了。
    熊贵清先把人工钱给了,然后和潘春梅背着钱进了屋,跟孙老二结账。
    过秤之后,只多不少。
    60吨还多点呢。
    潘春梅点钱,然后孙老二重新点了一遍。
    “正好,正好!”
    炕上堆着钱,让孙老二两口子眉开眼笑。
    “正好就行。你写个收条,咱们两清了。”
    孙老二歪歪扭扭的写了张收条。
    熊贵清收了,带着潘春梅出了屋。
    两人上车,一溜烟的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两台东风挂车。
    因为车重,行驶的不快。
    熊贵清踩着油门先进了城,两人在路边馆子吃了点东西,他才把潘春梅送回店里。
    这才去了转盘道。
    此时东风挂车已经停在了这里。
    两个司机正在旁边的小馆子里吃饭。
    熊贵清进去,给了他们每人一包烟。
    没一会儿,司机就出来了,上车就走。
    对于去南北河农场的路,他们是很熟悉的。
    也不需要熊贵清领路。
    他跟着车过了二井子,就超车先走了。
    他得回去安排人卸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