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97章盖猪圈


    送走了何献超和于慧勇,熊贵清有点闹心。
    他现在有点后悔了。
    本是好心帮忙,谁知道李映红为了摆脱何献超竟然这么说。
    唉,以后自己还是安心赚钱吧,可别瞎几把操心了。
    这不,落埋怨吧!
    他放下手头的事,起身出了门。
    他要找主任申请一下盖猪圈的地方。
    以前,他家的猪圈不大,也占不了多大的地。
    现在不行了,他看图纸就知道,占地可不小。
    这回不经批准是不行的。
    他拿着平面图往办公室去。
    王福林正在办公室接听电话。
    见熊贵清站在门口,就对他招招手,让他进来。
    “嗯,嗯,我的,我这边马上执行。嗯,嗯……”
    他又在电话里聊了几分钟,挂上电话,这才笑眯眯的问道:“小熊啊,找我有事?”
    “主任,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猪舍得有地方建盖……”
    “哦?”
    他接过熊贵清提给他的图纸。
    看着图纸画制的这么正规,他眉毛一挑,“小熊,这图是谁画的?”
    “是我瞎画的。”
    “不错,这画的很规矩啊,怎么是瞎画呢!”
    王福林仔细看了一阵,放下图纸看着坐在对面的熊贵清。
    “猪号的猪舍是现成的,你租过去用呗,为啥还要新盖啊?那不是浪费吗?”
    他眼神灼灼的看着熊贵清。
    “呵呵,主任,猪号的猪舍太大了,我根本就用不了。租过来费用也不少,重点是猪舍太大,耗费燃料啊,我用不划算。”
    “以后吧,以后我再扩大生产的时候,再用也来得及啊!”
    王福林见熊贵清是这个态度,也只能暗叹一声。
    猪号的房舍不可能一直空着,他琢磨着,实在不行就把猪舍改造一下,当成家属房分了,这样也省得总有人说他浪费资源。
    前几天去开会的时候,农场书记可找他谈话了。
    说猪号解散是农场统一政策,可跟王福林无关,可房舍的合理利用还是要提上日程的,不能一直空着,已经有人对三分场猪号房舍空置提出了意见。
    王福林知道,一定是有人告状了。
    这样的人在农场很多,自己没啥本事,就是告状告密一个顶俩!
    “猪号的房舍怕是等不到那個时候啊!”
    “没事,你不租我们就要改造分了。”
    “主任,我有资格分一套不?”
    “你?你还没成家没资格。”
    王福林挥挥手,让他别捣乱。
    “就在你家东边盖吧,那里离你家也近,距离菜园也近,干啥都方便,你说呢?”
    “好是好,就是得要个推土机帮我平平地,那边有个大菜窖得平平。”
    “哦,对,是有个菜窖。行,你啥时候开始干?我批准了。”
    “主任您就在图纸上批示吧,这样直观。”
    “呵呵,你小子啊,净是心眼!”
    王福林嘴上这么说着,还是在图纸的一角写上了“同意在家属区东侧建盖。王福林,1984年5月25日”
    “明天吧,明天安排个车过去。”
    “谢谢主任。”
    当熊贵清拿着图纸回家,把这事跟爸妈一说,两人都很高兴。
    熊长禄安排道:“他妈,你去供销社买点烟酒啥的,从明天开始就要施工了。”
    “哎。”
    老妈也高兴啊。
    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能建盖了。
    第二天,于慧勇开着拖拉机来了。
    “哟,怎么是你?你来给我平地?”
    “是啊!呵呵。没想到吧?这是我争取的。”
    熊贵清这才看见,东方红54的车头已经挂上了推土铲。
    “要怎么干?”
    熊贵清拉着他,指着图纸给他看,一一对照。
    “从这猪圈往东100米,往北50米,都推平。”
    “啊?这么大?那得赶到什时候?”
    “你先把这个大菜窖平了,其他的就简单了。”
    于慧勇看着这么大一片荒地,无奈的缩回了身子,轰了轰油门,开始干活了。
    熊贵清拿出一包烟来,直接扔进了驾驶室。
    自家兄弟就得实在点!
    于慧勇见是一包“灵芝”,心里一暖,到底是哥们。
    这下干活就更来劲儿。
    从路边的大杨树开始往北推土,然后又从北面的荒地往大坑里推土。
    一上午时间,就把大菜窖填了个大差不差了。
    中午,熊家煎炒烹炸,香味四溢。
    于慧勇吃的满嘴流油。
    下午的干劲儿更足了。
    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菜窖已经被平了。
    按照以前的干活进度,这个菜窖没有三天平不完。
    于慧勇用了一天就填平了,这你得看给谁干活。
    何献超终于也开始出马了。
    原先熊家备下了不少砖头,可现在看没有好砖是不行的。
    王福林给安排了几个装卸工去砖厂拉砖。
    不仅如此,砖厂也得送货。
    二等砖,先拉5万块回来,这都不一定够呢。
    这一项,熊贵清就支出了近2500块。
    熊贵清的想法是,在不紧要的地方可以用些砖头,这都是省钱的想法。
    五木材厂拉大料。
    这是为了做房架子用的。
    熊贵清的想法是,趁着盖猪圈的机会,干脆盖出几间住房来,这样家里就宽绰了。
    两个大小伙子挤在一个小炕上,家里客厅卧室餐厅三合一,这日子以前能对付,现在熊贵清可不想这么住。
    建盖房子的人都是分场的瓦工和木工。
    这些人就是干这个。
    有王福林出面安排,熊贵清这房子盖得很顺利。
    于慧勇连续三天平整了土地,瓦工就进场了。
    两个大工,带着六个小工开始了建设工作。
    第一项任务就是挖地基。
    在北大荒家房子,地基浅了容易墙冻裂。
    六十年代的时候建房,都是三米深的地基。
    到了七八十年代,已经开始了浅地基。
    浅地基的深度在一米二,用条石做地基,上下两道混凝土圈梁。
    这才是用浅地基的前提条件。
    熊家的地基也是这个做法。
    可现在去哪找条石?
    熊贵清的意见是直接钢筋混凝土。
    只要你出钱,瓦匠就给你干。
    先找人挖地基。
    一天5块。
    呼啦就来了三十人。
    安排二十人挖地基。
    剩下的十人,熊贵清带着他们拆猪圈。
    把以前的两个猪圈都拆了。
    清出土地来,建盖附属用房。
    地基挖了三天。
    深度在一米五。
    何献超不仅要拉砖,拉木料,还得拉钢筋和水泥。
    这些都是农场计划内的物资,结算价都很低。
    熊贵清心里早就想好了。
    只要猪舍是系统的就行,保证自己养的猪好好,至于其他用房普通就普通,没有啥影响。
    原先,熊长禄两口子只见儿子整天画图,其实他们也不知道画的啥。
    现在施工了,才发现这摊子搞得太大了。
    完全是再建个猪号啊。
    可儿子这点钱也不够啊!
    这段时间,存折上的钱可是跟流水似的,眼看着越来越少,余秀华嘴上都起大泡了。
    他们要是知道儿子身上的三千多私房钱已经花完了,恐怕得背过气去。
    一进入六月中旬,一直在周围看热闹的职工家属们,就看出了模样。
    最先出现模样的就是猪舍。
    东西长36米,南北宽度8米。
    大架子都是接的。
    好在南北河农场不缺木头。
    按照现在的建筑成本,普通平房建造成本每平米100块。
    可熊贵清这个猪舍用了大量的半截砖头,墙也变薄了,能省则省。
    系统猪圈要什么厚度,有系统保驾啊!系统最大!
    把成本压到了20。
    这就花了5700块。
    原本想建造附属用房的,现在看,这钱根本不够啊!
    干脆改成木板房吧。
    于是又拉了十几车板皮来,木工大显神威,做木头的库房。
    屋顶铺上油毡,木板墙上用塑料布遮挡,能坚持用几年就行。
    熊贵清遗憾了。
    看样子自己要盖住房的想法还得等等。
    两百多平的猪舍里,隔出了两排猪圈。
    南北各三米深的猪圈,中间留出两米的过道。
    地面打上水泥地面,主要是为了好打扫卫生。
    一个猪圈为3米4米,12平方,是红砖围的,水泥勾缝,小铁门。可养8头猪。
    一排猪圈有九个,两排就是十八个猪圈,可养殖140头猪。
    当然养100头绰绰有余。
    圈里有水泥和转头做的猪食槽子。
    还安装了水管,管头正对着槽子。
    吃完猪食后,统一放水在槽子里,让他们喝水。
    老潘也派上了用场,他给熊贵清用油桶做了几个储水罐,接在水管上,这就能用了。
    简易的嘛,怎么简单怎么来。
    粉碎机和搅拌机已经安装在了饲料间里。
    里面还有一个熟食间,这里是烀猪食的。
    这些瓦匠木匠已经把熊家的剩的猪肉都吃完了。
    这些弄完已经到了六月底了。
    中间下了三场大雨,两场中雨,小雨下了十几场。
    从5月底开始,熊贵清就没时间离开家了。
    不仅他没时间,何献超也跟着忙活,哪里有时间去北安讨好女神?!
    在北安的李映红和潘春梅就有了各种想法。
    李映红有点后悔。
    她不应该跟何献超说喜欢熊贵清的话,搞得现在不但何献超不来了,熊贵清也不来了。
    见她好像心事很重,潘春梅说道:“熊贵清他们在家盖猪舍呢,一时半会不会来看咱们了。”
    “是吗?”
    李映红挑了挑眉,她心里一松,自己误会了,人家不是疏远她。
    “也不知道他啥时候能来。”
    潘春梅自言自语。
    李映红不说话,忙着手上的活。
    她知道潘春梅喜欢熊贵清,可是她心里就是不舒服,她时常心里发慌,自己是不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