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78章过大年


    家家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一个消息传遍了三分场。
    主任家买电视了!
    这可是个爆炸性新闻。
    这個消息很快就被何献超传了过来。
    “熊贵清,熊贵清,走,跟我去主任家看电视去!”
    “啥?看电视?”
    这年头有收录机的家庭都很少,更何况电视机呢?
    自从去年春晚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之后,很多有心人就开始惦记买电视了。
    以前想买电视可真不容易。
    不但要有钱还得有电视票。
    71年的时候,黑省有两个厂试制出黑白电视机。
    一个是佳木斯无线电二厂,另一个是牡丹江电视机厂,统一售价430元。
    后来佳木斯电视机总厂生产出“龙江”黑白电视,也是统一售价。
    82年的时候,价格调整为395。
    有人问,没有彩电吗?
    有的。
    在81年的时候,佳木斯电视机总厂就组装了rb进口的vc14寸彩电1960台。
    可售价是天价,1250元。
    81年有几个人买得起?!
    别说王福林这个级别的干部了,就是南北河农场的场长书记都不会有那个实力。
    有人问了,黑省难道没有从其他省市调入的彩电或者黑白电视机吗?
    在八十年代初期,电视机是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各省的电视机厂满足当地都不够,哪里能调运外省?
    只有到了八十年代的后期,九十年代初,在电视机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国家才放开了对大宗物品的管制,全国的电视机才流动起来。
    熊贵清记得,前世自家就是在90年买的一台京城牌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整个三分场已经有大半人家看彩电了。
    王福林家的客厅里挤满了人。
    要不是冬天天气太冷,估计院子里也得站满人。
    这可是三分场第一台电视机。
    这会儿三分场的人还不知道有彩色电视机呢,个个都认为电视机就是黑白的。
    王福林家的柜子上,摆着一台龙江牌14寸国产黑白电视机。
    大伙儿都围着看稀奇。
    王福林拿出香烟来招待客人。
    可他也确实招待不过来。
    来人实在太多,外屋的厨房里都站满了人,他们看不见电视,可是能听啊!都竖着耳朵听着。
    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联播》。
    今天是除夕,新闻里重点宣传的是在各条战线上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和指战员,还有全国的一片大好形势。
    以前,人们的消息闭塞,这种新闻只能听广播。
    哪有看电视舒服啊!
    屋子里的人们都傻傻的看着屏幕的画面,一会儿东北,一会长江,一会又云南。啧啧,神奇啊!
    一时间觉得自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周游全国了。
    不仅如此,还能看见国外的事,啧啧,美!
    最让人兴奋的是,一会儿还有《春节联欢晚会》,啧啧,这要能一边吃饭一边看该多好啊!
    今天是大年三十,王福林也要吃年夜饭,这些人挤在这儿,人家也不好张罗吃饭。
    有职工家属在门外高喊:“高富,高富,回家吃饭了。”
    “李坤,李坤!”
    屋里的人一阵骚动,有人才不情不愿的往外走。
    熊贵清也拉着何献超走。
    “哎,哎,再看会儿!”
    “你看看几点了,都到饭点了,识趣点。”
    “主任,电视真好,开眼了,呵呵。”
    熊贵清跟王福林打着招呼,往外走。
    很快大人们就陆陆续续的走了,屋里剩下了十几个孩子,都盯着电视屏幕不离不弃。
    有当妈的冲进来,扯着孩子的耳朵拉了出去,孩子还兀自伸着脖子盯着看,丝毫没有觉悟。
    电视机的冲击是巨大的。
    职工家属们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追求。
    以前的收音机和收录机已经过时了,电视机是未来自家的目标了。
    尤其是那些回家急匆匆吃了饭又再出现在主任家的人,看到了春节联欢晚会,这可是开了眼了。
    自己一定也要搞一台。
    熊贵清可没那么大脸去王福林家看春晚。
    他虽然心里有些遗憾,可却不后悔。
    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才是他最希望的。
    熊家今晚换了灯泡。
    屋里锃明瓦亮。
    以前,怕电费贵,因此灯泡都是15瓦的。
    就跟点了根蜡烛似的,昏昏黄黄的。
    今天,熊贵清去供销社买了个新的灯泡,40瓦。
    价格跟15瓦的一样,都是039元,可瓦数大了费电,熊家还是第一次用40瓦的。
    熊家的靠边站已经支上了。
    各种菜肴纷纷上桌。
    老弟一边揪着一根粉条往嘴里放,一边问道:“电视好看吗?”
    “也就那样,以后咱家也买,你急啥?!”
    熊贵清有意说的很无所谓,用以减缓老弟的好奇。
    看电视容易上瘾,老弟要是盯上这玩意,学习就废了。
    见大哥这么说,还一脸的不屑,点点头。
    “我觉得也没啥。”
    刚才去王福林家熊贵清没让老弟去,他就是防着这手呢。
    望着家徒四壁的家,熊贵清心里有些发酸。
    尤其是跟人家一对比,真是不忍啊!
    说羡慕也好,说嫉妒也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一对比,自家的寒酸就暴露出来了。
    前世自己稀里糊涂,这世拼死也得搞出个万元户来。
    熊长禄坐在炕沿上,望着桌子上丰盛的菜肴,激动的老脸通红。
    “贵清,猪喂了吧?”
    “刚喂完,还舔了柴火。”
    “嗯,那就好,今年咱们算是过个好年啊!”
    熊贵亮拿出一个酒瓶子来。
    “爸,倒上。”
    熊长禄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放,笑着不说话。
    老妈从厨房端着盘子进来。
    “要吃饭了,你们不去放炮啊?!”
    “放,放,我来。”
    熊贵亮转身去拿鞭炮。
    “拿一挂就行,剩下的十二点吃饺子的时候再放。”
    “知道!”
    这小子手里拿着红纸封的小鞭。
    “爸,给支烟呗!”
    熊长禄脸一板。
    “要什么烟,就放一挂小鞭还要烟?拿火柴。”
    熊贵亮吐了吐舌头,从老妈手里拿了火柴就往外跑。
    熊贵清也几十年没放鞭炮了,也跟着跑了出去。
    一出门,就听到各处鞭炮声。
    噼噼啪啪的炸响把年味释放了出来。
    远远的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
    叮……当
    叮……当
    二踢脚接连在天空中炸响。
    天空中飘落的清雪都被炸的消散了。
    熊贵亮拿着小鞭左看右看,不知挂在哪里合适。
    “挂大门上。”
    熊贵清指挥道。
    这挂100响的小鞭被熊贵亮从红纸包中拆出来,挂在了院门上。
    又很细心的在鞭炮尾部抽出引信。
    弓着身子遮挡着微风,刺啦划着火柴,一股火药味散了出来,风一卷,一股烟,消散了。
    望着火柴杆上的黑色柴头,熊贵亮有些沮丧的扔掉,再次拿出一根再划。
    依然是一股烟,留下火药味在鼻端萦绕。
    “哎呀,我来吧。”
    熊贵清见老弟两次失误,就要动手。
    “不,我来。”
    这小子倔上了。
    “好,你来。”
    刺啦!
    这回火柴杆上顶着一股火苗。
    “着了,着了!”
    他抖手抖脚的把火柴伸向了引信。
    还未点燃,就吓得扔了火柴,鞭炮引信周围被燎的黢黑!
    他后撤了两步,望着鞭炮。
    熊贵清看着老弟的样子就想笑。
    “你怕啥?它能炸着你吗?安安心心的点,不行就我来。”
    熊贵清总拿点火权吓唬他。
    “哥,你别说了,再给我一次机会!”
    熊贵亮极度委屈的样子。
    “行,你来,你来。”
    这回熊贵清站在老弟的身后,帮他遮挡着冷风。
    果然,这次点火很成功。
    呲呲呲……
    一串火花,一溜青烟,从引信一路向上。
    噼噼啪啪!
    噼噼啪啪!
    青烟弥漫,电闪雷鸣!
    红红的纸屑被炸的漫天飞舞。
    熊家的鞭炮一响,隔壁的于家也推门出来了,笑呵呵的看热闹。
    熊长禄和余秀华也推门出来。
    熊贵清哥俩也咧嘴直乐。
    当大伙儿正享受这种感觉的时候,鞭炮戛然而止。
    青烟淡淡的消散,纸屑随风飘零,震耳的炸响余音袅袅。
    “完了?”
    熊贵亮遗憾的转头看着大哥。
    “完了。”
    老弟咂咂嘴,意犹未尽,意犹未尽啊!
    “哟,老于大哥,过年好啊!”
    “好,好,你们也过年好!”
    两家人隔着木板院子相互问候着,说着吉利话。
    而后各自回家。
    这顿年夜饭是团圆饭。
    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在别人家吃的。
    进到屋子,熊长禄说道:“来,给祖宗磕个头。”
    熊家靠西的柜子不知啥时候已经拾捣出来了。
    柜子上插着两根白色的蜡烛。
    中间放着一碗米饭,上面还盖着几块肉。
    熊长禄来到柜子前,双膝跪地,以头抢地,对着蜡烛磕了三个响头。
    嘴里还嘀嘀咕咕。
    熊贵清隐约听到老爸在说:“爸妈,我们一家挺好,过年了,你们来吃一口,一家人团聚了。”
    他又跪了一会儿,才起身。
    老妈也跪下,磕了头,也嘀咕了几句。
    熊贵清没听清,估计是在招呼娘家人来团聚了。
    他跪倒在地,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想说点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