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53章过冬得用塑料布


    熊家的土豆收了两天。
    第一天仅仅收回来不到一半,熊贵清还给潘家送了几趟,耽误了不少时间。
    第二天下午,老弟就背着书包回来了。
    他不顾劳累,也加入了收土豆的大业中。
    一直收到晚上六点,才算是把地里的土豆全收回来。
    一家人都很疲惫。
    老妈老爸依然做了晚饭,熊贵清把晚上这顿猪食喂了。
    这两天,四头猪意见老大了。
    吃饭不准时,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知道吗?!
    你违规了!
    你……
    不过,见到威风凛凛的豆包龇牙咧嘴的看着它们,咳咳,那什么,猪食挺好吃哈……
    熊贵清拎着猪食桶进了院子。
    这两天收回来的土豆有点多啊。
    大半个院子都堆满了。
    熊长禄坐在大杨树底下抽烟。
    一团团的青烟把他略显花白的头发遮住。
    “爸,这么多土豆,放哪儿啊?”
    “是啊,放哪儿呢?”
    熊长禄正为这个发愁。
    往年,家里没有饲料地,也没有这么多的东西。
    现在土豆多了也发愁。
    熊贵清看老爸犯愁,就说道:“不行就往菜窖里放点,这几天烀猪食的时候也用些。”
    “也只有了。”
    熊长禄这是第一次为东西多犯愁。
    还真有点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熊贵清见状暗笑。
    其实,昨天晚上他就偷偷弄了十几袋子土豆进入了空间。
    看样子,今晚还得再弄点。
    这就是一步闲棋,他都没想好这么做是为了啥。
    如果说是为了春节吃新鲜菜,这么多也吃不完,如果说是到时候拿出去卖,他也没这個心思。
    都是家常菜,你能卖多少?
    大冬天的麻烦啊!
    第二天,一家人又加入了土豆入窖的工作中。
    老弟搭把手就是好。
    毕竟也能顶半个劳力呢。
    客厅里的菜窖空着。
    老爸拾捣了一下往窖里又倒了几筐沙子,铺平垫底。
    老妈和老弟在院子里装筐,熊贵清用扁担挑。
    两个小时后,客厅里的菜窖倒满了。
    熊长禄一边铺着窖板一边问:“还有多少?”
    “还有很多。”
    熊长禄眉头皱了皱。
    “先往外边的窖里装吧,能装多少算多少。”
    “嗯。”
    依然是熊贵清挑扁担,往南园子的菜窖挑。
    老爸爬进窖里,也倒了几筐沙子,铺了底,这才把土豆倒上去。
    菜窖装了半窖了,熊贵清才说道:“爸,我看差不多了,再装大白菜就没法倒菜了。”
    熊长禄看了看四周,觉得儿子说的没错,是不能再装了。
    答应一声,爬了上来。
    “还剩多少?”
    “差不多了,上冻前喂猪得了。”
    “嗯。”
    爷俩拾捣了一下,进了院子。
    熊贵亮正在打扫院子。
    院里的浮土都扫成了一堆。
    仓房边上堆着十几袋子土豆。
    熊贵清把手里的土筐扔在土堆旁,老弟很自然的用铁锹装土。
    装满了,熊贵清就挑起来往院外走。
    这些土倒在了路边的荒地上。
    这一忙活已经过了午饭时间。
    熊长禄说道:“行了,别忙了,贵亮吃饭,一会儿还得赶路呢。”
    “爸,我就再待一天,明天一早走呗?”
    熊贵亮一脸哀求。
    “不行。”
    熊长禄摇摇头。
    “不能养成这个毛病,老迟到像话吗?”
    熊贵清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
    老爸说的对,再累也得咬牙忍着。
    熊贵亮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
    “一会儿让你哥送你。”
    这是熊长禄第一次松口。
    “嗷!太好了!哥,你还得送我到路口。”
    “行,送你到路口。”
    老妈余秀华拎着猪食桶走了进来。
    “这土豆和白菜烀在一起,猪就是爱吃!”
    今天早上是老妈烀的猪食。
    土豆也是首次添进了猪食锅里。
    土豆的淀粉含量高,大大改善了肥猪的饮食结构。
    它们这两天的怨气一下子就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以前,熊贵清为了亲和度,每天喂猪必须要亲力亲为,还得守着吃完。
    就是为了那两点亲和度。
    现在好了,其他人也可以替代他了。
    这就让他有时间参与其他的工作。
    熊贵清静下来想,也对。
    要是把宿主完全绑在喂猪上,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饲养员,那这个系统不是很有局限?
    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吧?
    一家人午饭吃的格外的香。
    今年的农活算是基本完成,大家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
    “打疫苗就是管用啊,今年咱家猪没什么毛病,真好。”
    老妈突然感慨起自家养猪的顺利来。
    分场有好几家养的猪得了病,死了。
    这里面很难说是幸运还是真的防疫成功。
    对余秀华来说,这就是运气。
    午饭之后,余秀华赶紧给老儿子烙饼炸酱。
    这就是老儿子的干粮。
    在等烙饼的功夫,熊贵清问道:“老弟,你除了继续背书外,增加习题的量,多借同学的习题集做做。”
    “哦,这几天同学对我的态度有变化,我一时有点不适应。”
    “啥变化?是对你好了,还是差了?”
    熊贵清问。
    “可能他们一时接受不了,认为我的成绩不真吧。”熊贵亮有些痛苦的样子。
    “呵呵,这是难免的,你得忍过去。不管别人对你是啥态度,你自己该怎样还怎样,只有成绩上去了,才是真的。如果老师让你当班干部,你不要答应。”
    “咦?哥,你咋知道的?班主任就是让我当生活委员。”
    “不要当,你没有时间管这些事,你就是要把所有时间用在背书上。”
    “哦。这样老师会不会……”
    “不会。只要你成绩上来了,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不会埋怨你。”
    “嗯,那我听你的。”
    哥俩聊完了,老妈的大饼也烙的差不多了。
    熊贵亮去厨房把装大饼的搪瓷盆抬进客厅里凉着。
    “这几天有些凉了,你的衣服要多带两件。”
    “嗯,知道了。”
    老爸从门外进来,说道:“天有点阴,不会要下雪吧?”
    熊贵清望了望窗外。
    果然天色有些阴暗。
    “一时半会还下不了。”
    见熊贵清这么说,熊长禄说道:“一会儿去供销社买点塑料布回来,把窗子钉上。”
    “嗯,等我送老弟回来就去。”
    熊贵清经老爸提醒才想起来,该买塑料布了。
    东北的冬天漫长而寒冷。
    除了要备好烧柴就是要拾捣房子。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把门窗用塑料布钉起来。
    主要目的就是防风。
    冬天的寒风刺骨的冷,要是房子漏风,你烧再多的火也不暖和。
    没想到,几个月前还烈日炎炎,现在马上就要落雪了。
    “我要去上班了。”
    熊长禄跟大儿子交代一声,又到厨房跟媳妇说了声,转身走了。
    他已经耽误好几天时间了。
    再不去,老王怕是心里有怨言了。
    谁家都有点农活要干,不能可着你一家来不是?!
    等老妈炸好了酱,也没有时间晾凉了,直接蒙上塑料布,盖上了铁盖子。
    外面又套上了一个塑料袋,装进了书包里。
    大饼也装进袋子。
    “上车吧,要是半道真下雪就麻烦了。”
    熊贵清催促道。
    老妈拾捣了两件外套交到老弟手上。
    “拿着,一会要是下雪了,就穿上。”
    “要棉帽子不?”
    老妈不放心。
    熊贵亮拿着衣服一屁股就窜上了三轮车。
    “不用啊!这才几月份啊,就要棉帽子?”
    看着小儿子一脸不在乎的样子,余秀华哭笑不得。
    “你个傻小子,挨冻了可别叫妈!”
    老妈嗔怪了一句,转身回了院子。
    熊贵清蹬着三轮就走。
    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天色真的有些暗,还起风了。
    豆包偎在老弟的怀里,眯着眼享受着温暖。
    冷风习习中,人们脚步匆匆。
    见熊贵清蹬着三轮,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送他老弟去上学的。
    跟熊贵亮同期的同学也有十几个。
    他们可没有这么好的大哥。
    也难怪他们对熊贵亮有意见,这里面多少都有些嫉妒心。
    有风,三轮骑得就慢些。
    更何况出场区就是一个大缓坡。
    骑到一半,哥俩都下了车,两人都推着往坡上爬。
    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大半的树叶都落了。
    仅剩的一些也是枯黄不堪。
    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呜咽声。
    待上了坡顶,哥俩这才重新上车。
    冷风把豆包的黄毛都吹的竖了起来。
    它的眼睛一眯一眯的,似在躲避着风沙。
    这次熊贵清没有固执,老弟要求骑车的时候,他就让位了。
    这种天气,他也得缓口气。
    原本一个钟头能骑到路口的,结果,骑了两个钟头。
    熊贵亮背上自己的装备,跟大哥和豆包挥挥手,顶着风沿路而行。
    虽然此时天色阴暗,可还未降雪,这是熊贵清唯一值得庆幸的。
    当他蹬车回到分场,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他也顾不得回家拿钱,直接骑车去了供销社。
    他抱着豆包,夹着一股冷风推开供销社的房门,屋里的陈江和几个凑在一起闲聊的人都抬头看向他。
    “有塑料布吗?”
    “天气变了,今天来了好几家买塑料布的。”
    陈江嘀咕了一句,问道:“要多少啊?”
    “两个大窗子,一个小窗子,还有一个门。”
    “门也要塑料布?”
    “那咋整?漏风啊!”
    熊贵清对着双手哈气。
    这一路上,手被风吹的通红。
    “有两种,你要哪种?”
    陈江问道。
    “厚的。”
    熊贵清知道,冬天气温低,塑料布太薄了,根本就不保暖。
    “这种最厚,钉窗户最好。”
    陈江从柜台下面抱出一大卷白色的塑料布来。
    “这是双层的,展开有一米六,咱们的窗户都一样,够宽。”
    他把塑料布打开,拿出竹尺子一尺一尺的量,把窗子门都算上,量完,又往外多给出十公分,这才拿起剪刀来,“嗞啦”一声,豁着过去,剪断了。
    “家里有剪刀吧?”
    “有。”
    “回去自己剪。”
    他把剪下来的塑料布卷起来,折叠了一下,放在了秤上,称了称,“一斤一两”。
    用算盘噼里啪啦的打了几下,说道:“两块零四分。”
    “好,我明早送来。”
    “行,我给你记上,写你爸名。”
    “嗯。”
    熊贵清卷着塑料布出了门,家里还等着封窗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