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

第14章 14:关于未来!


    第4章4:关于未来!
    彼时二战已经结束,
    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
    搞经济就必须有贸易,
    而贸易就离不开航运!
    当时美英等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
    奈何船员工薪大升,
    搞的船东们不堪重负。
    再加上这些国家的海员工会力量太过强大,
    若船东采取低薪制或雇用第三世界的船员,
    必会招致海员工会的干预和控告。
    在这种情况下,
    美英诸国的船东不得不收缩船队规模。
    航运业开始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50年代中期起,
    希腊、东洋、港岛的船东迅速崛起。
    从综合条件讲,
    港岛最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航运明星。
    一来,
    港岛的经济增长迅猛,
    但工薪上涨总要迟两拍,
    这是因为港岛的独立工会势单力薄,
    无法给工人争取涨薪。
    二来,
    内地和东南亚的来港移民源源不断,
    成为业主固守低薪制的温床。
    举个例子,
    快60年代的时候,
    老美的船员月薪普遍达到2000美元,
    而港岛船员的月薪仅300港元,
    以:6的自由兑换率计算,
    两者薪酬悬殊40倍!
    三来,
    港岛的税率为世界最低,
    这成为船东逃税的天堂。
    四来!
    高要的目光不由自主犀利,
    禁运!
    再过3年,
    东方会出现一场改变世界局势的战争,
    而战争中出现的禁运会把运费抬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从港岛至内地及半岛的每吨货物运价竟达50美元!
    后世同等航程每吨货物运价只有0—20美元(视货物类别而异)。当年的50美元,
    相当于今日的500美元,
    两者运价悬殊00倍!
    船就是行走的印钞机,
    只要开动,
    钱就会源源不断的飞进船东的口袋!
    然而利润大就意味着风险大。
    港府执行联合国决议实行禁运,
    要闯过港岛海关这一关,
    已是不易。
    再往上,
    湾湾海峡满是水雷。
    愈接近半岛危险愈大,
    若是船队的运气不好遇到老美的巡洋舰,
    那就完了。
    不是被扣留,就是被击沉。
    船毁人亡、为之破产的船东大有人在。
    不过没关系,
    上帝哪怕关上了所有的门也会给人打开一扇窗。
    高要目光看去东面,
    战争使东洋的经济绝处逢生。
    由于地理的原因,
    东洋成为老美的后方基地,
    其产业界获得了大量的战时特需订单。
    有意思的是,
    东洋是外向型经济,
    其工业化路子跟港岛是一样的,
    都必须依赖海外的原料市场。
    虽然跑东洋的运费够不上50美元一吨,
    不过盈利仍十分丰厚。
    最妙的是,
    港岛不缺水手,
    远的不说,
    只高要身边的这一拨人全部都是疍家仔,
    他们从小在风浪中长大,
    根本就不怕什么风浪大。
    高要在脑海中捋了遍,
    他的思路也差不多形成,
    富贵险中求,
    航运不能不搞,
    50年开始的暴利走私也不能不参与。
    高要盘算,
    霍先生走过的路子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却不适合自己,
    看来只能走那几个船王的线路了。
    想透这点,
    高要的目光便又明亮几分。
    船运基本确定,
    剩下的当然及时地产置业这块。
    当前这个年代,
    由于内地政权易手,
    大量的资金跟人手涌进港岛,
    港岛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再加之“联邦特惠税”政策在港岛的实施,
    中外商人纷纷涌来,
    社会对土地和楼宇的需求十分强烈。
    而这种强烈的需求会一直存在!
    这也让港岛的地产业开始成为造富最厉害的行业,
    华人也通过地产开始登上港岛的舞台,
    并最终压了洋行一头,
    到了最后,
    社会财富几乎全部都集中于地产。
    高要暗暗点头,
    差不多,
    想着便沉沉入睡。
    翌日,
    精神饱满的高要掐准时间从水面钻出,
    而后找了个地方擦身换上新洋服,
    这才大摇大摆的走去有如杂货铺。
    人逢喜事精神爽,
    兜里有金,
    脑子里有主意,
    神气逼人的高要看的一干趁早出来浆洗衣服的师奶们目光都已发直,
    “要仔虽然是个穷光蛋,不过是真神气。”
    “话说回来,招来做上门女婿怎么样”
    “对啊,无父无母的,上门女婿多好”
    “就是,一个女婿半个儿呢。”
    高要耳朵尖的很,
    他回头一看便哈哈大笑,
    “六婶,免了,你家那千金我可无福消受。”
    六婶家的千金是绝对的千斤,
    要哥敬谢不敏。
    六婶气的跳脚,
    “要仔你个王八蛋,如花多少踏实”
    “看过她的谁不说她有福气旺夫的啊,懂不懂”
    “要不是看你人模狗样,我还能给伱这个机会”
    “是,是,是。”
    六婶家的如花身高50,
    体重也是50,
    高要想起来就觉得太有福气了,
    便撒丫子跑的飞快,
    直惹的一群师奶们笑的棒槌都快挥不动了。
    六婶悻悻道,
    “我本来以为要仔是个超凡脱俗的人,没想到他也是个俗人。”
    高要总算跑到了有如杂货铺,
    燕妮正在生火熬粥,
    “要哥。”
    燕妮的神情看起来好多了,
    她感激道,
    “昨天真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昨晚她要哄丽萍睡觉,
    所以老早就睡了。
    “大嫂,你这话讲的我难为情。”
    高要看雷官泰似乎没醒,
    就问道,
    “泰仔怎么样了”
    “好多了。”
    燕妮鼻子发酸,
    “淤青也消了不少。”
    “那就好。”
    男女有别,
    雷刘三也没过来,
    高要便站外面不时跟燕妮说些闲话打发时间。
    差不多半小时后,
    报童咔咔就跑来有如杂货铺放下碟报纸就跑。
    当前这个年代,
    报纸是了解外部的重要渠道,
    也是商业贸易的主要平台,
    高要是懂英文的,
    便先抽出宪报。
    宪报由政府物流服务署发行,
    受命于其署长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其中一个第六号副刊属于公共启示,
    港府发卖战后物资等内容都在上面,
    机器、旧船…
    高要心道等泰仔身体好点后,
    就可以让他去看看船,
    这上面的价格必然便宜。
    看完宪报的高要捡起其它报纸开始翻阅,
    出售清水湾220号地段
    高宾正拎着油纸包走过来,
    他大声道,
    “要哥,新鲜出炉的包子、油条。”
    “正点啊。”
    高要的目光顿时意味深长,
    是了,
    艇仔宾也不能老是打打杀杀,
    应该给他条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