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半上午的时候。
唐半夏才悠悠然的起床洗漱。
别误会,不是运动过多,是兴奋过度,金闪闪的黄金,让唐半夏这个俗人,一晚上兴奋的翻来覆去的。
就怎么说呢,一夜暴富,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了。
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刑呢,因为来钱快啊,干一票子吃三年。
就唐半夏,穿越过来以后,又是赤脚大夫,又是打零工,还混上了国家编,还在公社医院挂着职,一年来也才挣八百多。
这捡一次漏,就挣这么多,实在是很考验她的人性啊。
昨晚上,她脑子里俩小人一直在打架。
穿黑衣服的说,宋渔本来就是锦鲤,又不会有什么损害,再说了,她这是废物利用,要不也是别人得了去,别人得跟她得有什么不一样吗?
穿白衣服的说,你说的对!
唐半夏qaq!!
她真的不是什么好人塞!!
精神萎靡的起了床了,吃过早饭,就去了医务室,刚走到医务室门口,她就吓了一跳“婶儿,您咋不进屋啊,外面不冷吗?”
宋老太也是一脸憔悴,看着唐半夏,眼含探究,“唐知青,你?”
“昨晚也没睡好?”
她这一问,唐半夏打了个哈欠,眼角沁出泪花“嗯,婶儿,咱进来说把。”
刘红芬已经在里面了,这孩子正刻苦的拿着一个木头人背穴位呢。
要不说人家脑袋瓜转的快呢,这个木头人还是人家自己想出来的,削了个等身的木头人,在上面画上穴位,这么背诵,一目了然,还能加深记忆,这不相当于医学生的人体模特吗。
孩子记得投入,听到开门声,抬起头看了一眼,见是唐半夏,这才又沉浸进去。
唐半夏进了屋,给宋老太冲了杯红糖姜茶,“婶儿,喝杯热的,暖暖身子。”
宋老太捧着木头杯子,垂着头,神色难辨,良久才抬起头来“唐知青,鲤宝”
“我懂!”唐半夏今天看到宋老太就知道她的来意了,谁也不是傻子“婶儿,您放心,我不是个多嘴的人,对于别人的秘密也无意探究。”
“目前来说呢,我挺喜欢宋渔这小姑娘的,有什么事吧,我也不介意护她一把
人和人之间讲究个缘分,不管您信不信,我从来不图谋她什么,我所要的,我所想的,会凭自己的双手获得。”
这是唐半夏辗转了一个晚上做出来的决定。
诚然,捡漏很香,但她始终相信一句话,有多大锅配多大盖。
她自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偶尔跟着锦鲤女主喝喝汤就挺满足的了。
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人的运道都是有定数的,前半生你过得苦,后半生必定甜甜蜜蜜的。
要是前半生万事顺遂无忧,后半生肯定就凄困潦倒。
虽然就是民间戏言,但唐半夏始终认为说的在哩。
毕竟她又不是老天爷的亲闺女,就是个炮灰路人甲,锦鲤女主不会运道用完,她可不一样。
宋老太没有想到唐半夏会这么直接,一时不知道该说回些什么才好。
她看了看唐半夏,又看了看一心投入的刘红芬,才轻声问“唐知青,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唐半夏理所当然的点头。
她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什么坏人的。
谁知宋老太摇摇头“我是问,你说的会护着鲤宝一把是真的吗?”
唐知青是个有本事的人,她老婆子这么多年,也见过像唐知青这样惊才绝艳的人。
她知道,这样的人,心里必定有傲骨,必然不会欺骗她一个老婆子。
退一万步说,就凭唐半夏身后的那些靠山,她要是想对鲤宝不利,哪里用等到现在,还认真跟他解释。
唐半夏喵喵喵?
傲骨是啥,她真木有啊!!
不过她怔了一怔,还是再一次回答“当然!”
不说宋渔这小姑娘挺讨喜的,就说她跟着占了不少便宜,护一护也是应该的。
宋老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微微松了口气,对唐半夏露出个笑容来“唐知青,俺没问题了。”
唐半夏颔了颔首。
两人心照不宣的没再提宋渔的事情,默契的聊起了别的事情。
与此同时。
宋为民把村里要盖学校和养猪场的事情宣布开来了,
都不用过多赘述,就知道村里大家有多高兴。
好事啊!!大好事啊!!
只是,有些人为开养猪场高兴,有些是为盖学校高兴。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两桩事,都是村里的大好事,与乡亲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而大队长宋为民因为这两件事,屁股底下的位置也稳当下来,在村里也提高了影响力。
就在全村都高兴的时候,宋清却阴着脸,不对!
她记得上辈子没有这回事的,上辈子这时候村里最轰动的事就是大堂哥成为工人。
这辈子怎么会不一样。
追根溯源,是唐半夏的一本常识手册,意识到这一点的事后,宋清整个人都阴戾下来。
又是唐半夏!!
她满脸阴鸷,恶狠狠的盯着医务室的门口,想要用眼神凌迟里面的人。
待看到她奶那个老不死的有说有笑的被唐半夏送出来的时候,眸底戾气更浓。
一直观察着她的许升,不动声色的挪了两步,挡住宋清的视线。
这个小姑娘,对唐教授有恶意,得向上面汇报一下了。
这就是个小插曲,除了许升没有人注意到。
现在大家正激情讨论的,是关于先盖学校还是先盖猪圈。
有人说先盖学校的,有人说先盖猪圈的。
双方互相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还是宋为民一锤定音“先做土方,等土方做够了,猪圈和学校一块动工。”
正好农闲,也不怕没人手,再说,学校和猪圈也不需要太大,后续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再扩建。
先盖什么定好了,剩下的就是选址了。
猪圈的选址好说,就在山脚下,牛棚旁,附近没多少人家,牛棚里那些人还能帮把手,这样一来,猪圈里不就省下一个人工,宋为民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来的响。
比较纠结的是学校的选址。
既要闹中取静,不影响孩子们读书,还要周围有足够的空地,以防哪一天扩建,还要远离山脚,万一有野物下山,伤到孩子们就不好了。
选了好几个地方都不甚满意,最终商量过后,把地址定在了村口的大槐树旁边。
那里有一大片空地,一直空着,也没种什么东西,夏天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坐在那聊天,现在用来盖学校,也挺好。
而且宋为民还想着,以后别的村的孩子来上学,在村里这里也方便。
地址定了。
古月村就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的爷们们,全都去挖土和泥打土方,女同志们则是上山,囤积柴火,挖野菜,摘野果,积酸菜,腌咸菜,囤积过冬的屋子,也是不得清闲。
古月村里人人干劲十足,同时,他们村要盖猪圈和学校的事情也不胫而走。
长山公社下面大大小小三十几个村子,这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呢。
从古月村被评为先进村以后,村里未婚的大姑娘小伙子们行情就高了起来。
现下传出盖猪圈和盖学校的风声,古月村的地位那是蹭蹭蹭的往上窜,短短两日内,已经有不下十个媒婆进村了。
目的只有一个,说媒,或者姑娘要嫁过来,或者村里的姑娘嫁出去。
古月村短短几日之内,出现了兴盛之兆。
这给周边的几个村子酸的呀,尤其是有过节的木子村,李大队长气的鼻子都歪了,可也只能在家里发发牢骚。
古月村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保不齐,以后还有求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他又不傻,哪里上赶着得罪,尤其是古月村现在是公社的心尖尖,他又哪里有资格同人家别苗头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