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子夜,北风裹着雪粒子抽打祠堂飞檐,檐角铜铃在狂风中发出断续的呜咽。苏柒柒蜷缩在滴水檐下,后槽牙咬住母亲留下的顶针,铜腥味混着经年累月的血腥气在齿间漫开。锁孔里的香灰簌簌飘落,与瓦当坠下的冰凌碎成满地银屑。那缠着靛蓝碎布条的锁链突然颤动起来,布条金线在雪光里忽明忽暗,仿佛母亲绣完凤凰最后一根尾羽时,被月光照得失色的瞳孔。
猪圈方向传来铁器拖地的刮擦声,苏柒柒将冻裂的拇指按在锁眼。三年前那个同样飘雪的夜晚,母亲就是用这枚顶针刺破指尖,在窗棂系上染血的布条——此刻缠绕锁链的靛蓝碎片上,凤凰尾羽的绣线正与记忆中的血色纹路重叠。锁芯转动的刹那,一声濒死的嚎叫撕裂雪幕。她转头看见父亲佝偻的背影,那头待产母猪的獠牙正撕扯着他小腿肚,暗红胎盘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符咒。
供桌下的蛛网粘住苏柒柒的发梢,蓝印花布包裹的女婴浑身滚烫,襁褓里滑出的半张车票被月光浸透。1993年3月12日,怀化至桂林北——这个日期像根生锈的铁钉扎进太阳穴。那日清晨,母亲将绣着并蒂栀子的帕子塞进她掌心,油灯把两个影子投在土墙上,最终只剩下她独自被钉在窗棂的晨光里。
地窖入口喷涌出腐败的甜腥,混合着高粱酒的灼烈。苏柒柒用顶针挑开蛛网,煤油灯爆出的惨绿火焰里,墙根排列的腌菜坛如同蹲踞的兽群。最前方的青釉坛釉面龟裂,“周“字红漆剥落处渗出暗红黏液,正顺着砖缝爬向月光照不到的角落。当她指尖触到坛身冰凉的裂纹,头顶突然传来锁链的震颤——与三年前那串铁镣拖过祠堂门槛的节奏分毫不差。
“七丫头好胆量。“村长的烟袋锅在陶坛后亮起猩红火星,苏柒柒转身撞翻的坛口滚出蜷缩的胎儿。玻璃眼球里嵌着半枚顶针,脐带末端的银锁刻着“甲子年戊辰月丙戌日“,正是大姐夭折那日父亲在族谱上记下的时辰。雪光从头顶方孔斜劈而下,照亮满墙正字刻痕间新添的血痂——那些带血的指甲碎屑,与母亲发病时啃咬指尖留下的残甲如出一辙。
烟枪嘴抵住她锁骨时,地窖深处传来铁链拖曳的脆响。沙哑的呜咽裹着变调的采茶谣,最后一个颤音扬起时,苏柒柒猛然咬住村长虎口溃烂的冻疮。顶针刺入皮肉的瞬间,煤油灯砸碎在酒坛上,幽蓝火焰顺着渗出的液体爬上墙面的正字。二十年的刻痕在火光中扭曲成无数张开的嘴,发出无声的嘶吼。
铁栅栏在撞击中轰然倒地,锈蚀的锁链后蜷缩着个影子。当月光掠过女人溃烂的脚踝,苏柒柒看见镣铐内侧的“周“字烙痕——与母亲左脚踝的伤疤形状完全重合。女人用碎瓷片在墙面刻下新的正字时,后颈的蝴蝶胎记在阴影中翕动,边缘焦黑的疤痕正是村长烟头烫出的印记。
祠堂铜钟猝然震响,惊飞檐下栖息的寒鸦。苏柒柒拽着女人冲向地窖口的瞬间,身后传来陶坛爆裂的闷响。月光下,女人掌心半幅靛蓝刺绣上的凤凰振翅欲飞,尾羽的隐线针法正是母亲独创的双面绣。刺绣边缘用血线绣着的数字430521,与女婴后背尚未结痂的烙印完美契合。
村东腾起的火光中,“少生优生“的标语在烈焰里蜷曲成灰。苏柒柒拖着女人钻进芦苇荡时,望见采砂船桅杆上悬挂的蓝印花布——那布料经纬间交织的栀子暗纹,与女婴襁褓的织法同出一辙。怀中的婴儿突然发出夜枭般的啼哭,后背烙印在月光下渗出淡黄组织液,与账本上母亲名字后的“次品“批注同时刺痛视网膜。
冰面在足底绽开蛛网裂痕,船篷里伸出的溃烂手指正指向女婴眉心。王瘸子媳妇歪在凝结的血泊中,生锈的剪刀柄上缠着褪色的蓝线——正是母亲绣凤凰眼瞳时惯用的湘绣丝线。她僵直的手指间,泛黄信封上的“周翠兰“三个字被月光照得森白,邮戳边缘的血迹已凝成深褐。
晨雾漫过船舷时,苏柒柒在夹层翻出油布包裹的账本。1973年的名单上,“周桂枝“的名字后画着朵枯萎的栀子,备注栏里“双胎留女“的墨迹晕染成泪痕状。压账本的玻璃瓶中,干枯花瓣的脉络在暗红液体里舒展,与女婴后背逐渐清晰的烙印纹路同步搏动。
对岸传来的犬吠撕开晨雾,女人在船尾用顶针挑动脚镣的机关。当她哼到采茶谣第三个转音时,苏柒柒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是母亲被拖走前夜,用顶针在窗纸戳出的三短三长叩击节奏。女人溃烂的指尖划过婴儿后背,在血痂上勾勒出妇联公章的五角星轮廓,星光末端指向东南方的江面。
朝阳刺破云层的刹那,苏柒柒拆开蜡封信件。最新那封的血渍在“周翠兰“签名处晕染开来,与母亲绣品落款的朱砂印鉴渐渐重合。当“已掌握周氏家族贩卖人口确凿证据“的字样刺入瞳孔时,她忽然读懂母亲临终前用炭灰在墙上反复描画的图案——那根本不是疯子的涂鸦,而是用栀子花汁液绘制的妇联联络点地图。
江风突转方向,祠堂尖顶在晨光中崩塌成纷扬的尘屑。追兵的火把在岸边连成猩红长链,而怀中的女婴突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东南方的江面上,七艘挂着蓝印花布的货轮正破雾而来,船头金线绣制的凤凰在朝阳下舒展尾羽——每根羽毛末端都缀着朵盛开的栀子,花瓣纹路与女婴后背的烙印严丝合缝。
桅杆顶端的妇联旗帜猎猎作响,苏柒柒望着掌心被血浸透的车票。1993年3月12日的日期在晨光中逐渐透明,显露出背面用隐线绣着的沅江航线图——每个渡口都绽放着母亲最擅长的双面栀子绣,而花蕊处密密麻麻的针孔,正与账本上的受害者名单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