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90章 有点儿神叨(4K:为盟主“趣味游戏plus”加更)


    人还没到,郝钧不住道歉:“王教授,来晚了……也是不巧:总公司领导来检查,实在脱不开身!”
    电话里就解释过,王齐志自然不会在意,忙起身让座:“不晚,刚刚好!”
    郝钧又居中介绍:与他同行的男子姓吴,是荣宝斋杂项部的部长。
    也是巧,正好随团来西京检查,正好和王齐志是北大校友。既是郝钧的领导,也是他师兄:在校期间主攻印度语和敦煌佛教经典写本,兼修中外佛教文化教流。
    听到“敦煌佛教经典写本”,林思成心里跳了一下:印度语也就罢了,只要研究不到中世纪之前,基本和婆罗米梵文扯不上关系。
    关键在于敦煌佛典:这个专业中有一个垂直研究方向:古梵文。
    而自己之前说什么来着:想把这两方梵文章翻译明白,除非去北大和两院?而话说完才几分钟,郝钧就帮他找来了一位?
    真的,他真是服了:郝师兄,你早不来,晚不来,你这个时候来?
    来也就罢了,还带了个高手。更绝的是,你还把那位马老师也带了回来?
    暗暗嘀咕,几句寒喧,几人纷纷落座。郝钧又略显好奇的看了看茶几上的箱子和盒子:
    “也是巧,刚下车就碰到了马兰:她说楼上有一位贼阔气,还贼大方的小奶狗,花重金卖了她两件玩意……还说姓林……我一猜就是你!”
    一提“小奶狗”,郝钧就忍不住想笑:“听说,卖了整整一百五十万?”
    一下子,马老师昂起了下巴,一脸的小得意。
    林思成一猜就知道:一下子赚了一百多万,这女人肯定得意忘形到了极点。恰好又碰到熟人,然后没忍住,好一顿吹:
    郝秘书长你不知道吧,我碰了一个贼傻,贼棒槌的大冤种,把砸手里七八年的两件东西卖了一百五十万……
    傻是吧,冤种有种?行,有你哭的时候。
    暗暗骂着,林思成点点头:“差不多!”
    差不多什么你差不多?发票还在桌子上摆着呢:165万。
    郝钧瞄了一眼,一指箱子:“打开瞅瞅!”
    林思成笑了笑:“没什么好瞅的。”
    咦,不对吧?
    以他和林思成的关系,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不客气了?
    这里面有事啊,而且事儿还不小……
    转了个念头的功夫,郝钧就猜了个七七八八:哈哈,马兰走宝了?
    就说,林思成粘上毛比猴还精,怎么可能当冤大头?
    郝钧努力的睁大眼睛,布灵布灵。
    林思成秒懂:“晚上我安排,唐乐宫,西安饭庄随便挑,茅台管够!”
    哈哈……就说事儿肯定不小?
    但没时间。
    “领导还在酒店,晚上还得回去招待!”
    林思成点头:“那就改天!”
    “好,改天!”
    郝钧乐呵呵的回了一句,从接待手中接过咖啡。
    可能是真忙,也可能是等的不耐烦,主管笑了笑:“林先生,你检查一下,我也好让财务录账!”
    说着话,他顺手揭开了盒盖。
    郝钧只是瞄了一眼,笑容就冻在了脸上。然后,仿佛有针扎了过来,他往后一仰。
    杯中的咖啡晃了两晃,泼出了几滴,洒到了净白的衬衣上。但郝钧浑然不觉,盯着残轴看了好几眼。
    刚说什么来着:马兰走宝了?她走个屁……林思成啊林思成,你上了大当了!
    郝钧猛的转过头:“佚名仿梵文心经?”
    林思成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好:他要是保力的领导,这位主管早被开除了八百遍。
    他点点头:“郝师兄见过?”
    何止我见过,老关、你爷爷,都见过。
    郝钧放下了咖啡杯,又看了几眼:没错,就是那一幅。关键的是,旁边还有个小盒子?
    字与印一体两套,这要这不是那方铁印,郝钧敢嚼着吃了。问题是,林思成不但付了钱,连合同都签了,等于半丝反悔的余地都没有。
    想到这里,郝钧气得肝疼: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自己哪怕早来十分钟?
    他咬了咬牙:“丁会长记得吧,就文物中心开会那次,说‘为了八百钱的红包,林教授是不是穷疯了的,’就是他!”
    郝钧开门见山,又一指马兰,“他俩是好朋友!”
    “好朋友”三个字,咬的极重。
    林思成恍然大悟:“然后呢?”
    “然后有一天,丁会长带着这幅字和一方铁印,让老关看……老关说:看不准!”
    看林思成无动于衷,郝钧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别不信,在市里,老关的字画鉴赏水平绝对拔尖,在省里都能排得上号……而且,你爷也看过!”
    林思成当然信,关兴民是国美出身,专攻字画,造诣肯定高。爷爷触类旁通,水平也不差。
    他也知道郝钧的意思:林思成,你让这女人骗了。
    但有一点,这两位不像自己,见过赵孟頫的梵文心经真迹。更不像叶安宁,把故宫当家泡,董其昌各时期的书法风格早已烂熟于胸。
    所以,哪怕告诉他们答案,这是董其昌仿笔,关兴民和爷爷也不会信。就像保力的鉴定师,以及这会儿依旧懵懵懂懂,一脸茫然的马老师。
    看郝钧一脸自责,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的样子,林思成心中微暖,又示意了一下:“师兄,你看!”
    看什么,看你花一百五十万买的教训?
    暗暗骂着,郝钧转过头:咦,吴老师在干嘛?
    不知道什么时候,吴军绕到了另一边,戴上了老花镜,手指指着关卷轴上的梵文,嘴里念念有词。
    郝钧叹口气:“吴老师,这是心经!”
    “我还不知道这是心经?你先别说话……”
    很快,只是回了一句嘴的功夫,吴军已经看完了经文,转头研究那两几方钤印。
    大致看了看,他又抬起头,看着林思成:“这是仿赵孟頫心经?”
    林思成惊了一下:“吴老师见过真迹?”
    “没见过,但这上面写着呢!”吴军指指赵孟頫的那方仿印,“皇帝顾问赵子昂,别说,名字的音译挺准!”
    郝钧一脸懵逼:又从哪冒出来的赵孟頫?
    吴军又开始研究第二方,但突然,就跟冻住了一样。
    盯着看了好一阵,他抬起头,左一扫,又右一扫。但凡在场的,整个被他打量了一遍。
    然后,目光落在林思成的脸上。眼中像是藏着针,直勾勾的刺了过来。
    林思成心里一动:遇到行家了?
    正暗暗猜忖,吴军笑了笑:“小伙子不错,从哪学的梵文?”
    不是……上来就夸,你怎么就这么肯定?
    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第2/2页)
    搁一般人,是不是会先问:小伙子学过梵文?
    林思成稍稍一顿:“书上!”
    “厉害啊?”夸了一句,他又笑着问,“哪些书?”
    林思成不假思索:“季羡林先生的《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还有黄宝生先生的《摩诃婆罗多》,《罗怙世系》……”
    “咦,可以可以……黄宝生师兄的著作也看过?”
    吴军的眼睛发亮,“家师季羡林!”
    林思成眼皮微跳:何止是行家?这是个真高手。
    只是一略而过,吴军再没有追问,转而研究钤印。
    而他看的越久,眼睛就越亮。差不多五六分钟,忽的直起腰,又“啪”的鼓了一下掌:“不错!”
    什么不错?当然是那方无上瑜珈部的藏经章。
    林思成笑了笑,没有吱声。
    其它人彻底搅了一头浆糊:不是佚名仿的心经吗,这位吴老师怎么看的这么认真?
    还又是鼓掌,又是不错不错的?
    唯有郝钧,眼睛扑棱棱的瞅,忽而看看吴军,忽而落在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什么时候学的梵文,自己怎么不知道?
    还有他说的那几本论著:他兼修印度佛教文物,都没怎么学过?
    郝钧眨巴着眯眯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关键是吴军这个态度,多少年了,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总不能,这破字……真成了漏?
    惊疑间,吴军开始自言自语:
    “,天王?天神?嗯,应该是天神……”
    “,如德、妙祥、妙吉祥……不对,这是江白央(文殊菩萨的藏文名)!”
    “,是转轮圣王,还是大王?肯定是大王……咦……”
    一声低呼,他猛的抬起头,又如之前,双眼直戳戳的钉到了林思成的脸上。
    不,比之前更锐利。
    林思成又笑了笑。
    他也跟着笑了笑,突然,他“呵呵”一声:“放心,他们听不懂!”
    林思成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吴军又指指小盒:“这是什么?”
    林思成叹口气:“印!”
    吴军双眼发光:“能不能看一看?”
    都到这会儿了?
    林思成打开盒盖,递了过去。
    吴军没接,就只是扫了一眼,然后,嘴角禁不住的抽了两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然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一起,眼睛睁圆了一圈,眼角微微颤动,双眼灼灼有神。
    那模样,像极了电视里:肖央站在门口,看着光屁股的小沈阳包饺子的那个表情:像是想笑,又忍着笑,还夹杂着几丝佩服,以及羡慕。
    “收起来吧!”
    吴军点点头,话峰又一转,“还没毕业吧,学的什么专业?”
    “文保,大四!”
    “挺好!”
    吴军的一句“挺好”,让王齐志心里一跳:那眼神,像极了公安局的领导看林思成的眼神,真的,一模一样。
    但他再没有往下说,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郝钧着实没忍住:“吴老师,这两件是什么?”
    吴军的语气很表静:“就普通的梵文心经,普通的铁印!”
    不可能?
    郝钧鼓起了腮帮子:老吴,你当我是瞎的?
    但正因为不瞎,他才没往下问,心里更是如过山车一样:之前恨来得晚,现在应该庆幸,幸亏没来早。
    如果再早一些,如果吴军一时不察说秃噜嘴,搞不好就得把林思成的这桩生意给搞黄。
    万幸!
    本来是来看笑话,可惜没看上,又怕林思成反悔,马老师先溜为敬。
    该办完的都办完了,没必要在这里赖着,林思成收起东西。
    随后,一行人下了楼。
    临别之际,几人嘴里说着客气,但无一例外,眼睛都往林思成手上的箱子上瞄……都挺搞笑。
    反正拖了好一阵,也就挺忙,不然郝钧绝对会让林思成把印和字拿出来,让他看个清楚,再问个清楚。
    最后,郝钧和吴军先走一步。
    叶安宁还得上班,林思成和王齐志先回去。
    上了车,王齐志一脸狐疑:“认出来就认出来,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就算那个马老师反悔,也是找保力。但我看你,当时就跟防贼似的?”
    林思成防的哪里的是这个?而是那位吴老师。
    国内研究古梵文的,敢说有所成的,他和王齐志的手和脚加起来就能数清楚。
    如果再往上溯源,就四位:民国时期的钢和泰、陈寅恪、季羡林、金克木。凡是研究这个的,全是这四位的学生。
    建国之后又分成了两派:北大,中科院和社科院,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先在北大教书,之后又去了中科院和社科院。
    圈子就这么大,人还这么少,相互之间贼熟。谁有几个学生,研究方向是什么,门儿清。
    所以,林思成但凡敢张嘴,吴军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自学,还是哪位教的……
    这个肯定不能给王齐志讲,林思成笑了笑:“主要是那位马老师太难缠!”
    “这倒是!”
    一想起来,王齐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他顺手打着了车,又问:“被这位吴老师一掌眼,倒是不用急着去京城了。但不得不说,这位吴老师眼力是真高!”
    林思成点点头:确实高。
    还有点儿神叨……
    ……
    另一边,神叨的吴老师一脸的神叨,忽而呲牙,忽而咧嘴,又忽而神经质一般的笑。
    郝钧看着后视镜,心里发毛:“不是……吴师兄,你搞什么?”
    吴军一脸唏嘘:“自学古梵文,还学这么好,这小孩有点东西!”
    他何止是有点东西?
    但郝钧不得不佩服,林思成是真的闲:古梵文难不难学只是其次,关键是应用场景太少,就问你,学了这东西往哪用?
    除了北大留校,就只能进两院,但这三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吴军,就像他,学的只是和梵文相关,最终都只能自谋生路。
    “对了,还没问你,那两件到底是什么?”
    吴军慢条斯理:“字不知道,但印知道,就那方铁印!”
    郝钧精神一振:“是什么?”
    “乾隆御宝!”
    “啥玩意?”
    以为他没听清,吴军提高了音量:“乾隆的鉴藏章!”
    “吱”的一脚刹车,郝钧一头撞到了方向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