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姑娘有点颠

第17章:有些劫必须自己渡


    两个姑娘,一个叫许晚霞,今年二十,一个叫黄秋梅,都忙着把车后座上带来的小背篓取下来,提进古家大门。
    许晚霞拿了晒干的烟叶,黄灿灿的,烟香味扑鼻。
    黄秋梅提了一只油光发亮的大公鸡。
    “古爷爷,这是我们一点心意,平时云墨照顾不少,我们也想表达一下心意。”
    这两样东西,都送到了老人家心坎上。在贫穷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多奢侈啊!
    “你们耍,呵呵,你们耍,呵呵。”古宗和乐呵,使劲嗅自己身上烟味重不重,幺妹就不喜欢。
    古云墨跑出来,已经一手挽了一人的胳膊去自己屋里说话。
    古哨兵忙泡了茶,洗了五儿子拿回来的苹果,糖,饼干装在盘子里送到幺女屋里去。
    古宗和也不去侃大山了,转身去烧水杀鸡。
    家里两个女主人都在睡午觉,只能两个男人干了。
    “云墨,古叔叔真好。”许晚霞羡慕,眼中冒星星。
    “古家人都很好,和气,团结。”黄秋梅坐在椅子上,有她喜欢吃的小麻花,眉眼都扬着笑意,和吃麻花的古云墨相视而笑。
    她挣钱后也有余力做小麻花,可味道总是差那么一丢丢。
    许晚霞剥糖纸,看不懂两位好友的相处方式,无数次让她生出错觉,云墨在秋梅面前总是有些拘谨,就像学生面对老师。
    给秋梅递东西的时候都是双手捧着,自己就没这待遇。
    可是云墨也会训秋梅,尤其是在秋梅不开窍的时候,比如计划停止学业逃婚投奔远嫁六十里的同村的姐妹。
    三人絮絮叨叨打闹一阵后,许晚霞长叹,这样的日子不多矣。
    仰躺在香香软软的床上看着帐顶发呆:“云墨,我想听《小芳》的故事。”
    尽管已经听了好多遍,每次觉得自己过不去那坎的时候就想想更悲催的小芳。
    许晚霞,父母早早就病死了,有几个哥哥,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跟着大哥过活。
    上了三年小学后就回家帮衬,成为众所周知农村版的“德华”。
    靠着读了三年的小学文化,读侄子的课本,不懂得就让侄子教。啥都放弃,唯独除了读书识字。
    侄子读多久,她就能读多久,不图考学校,只图多识几个字,在书里见世面。
    就是这股柔韧劲,再加上胆子大,爱琢磨,爱打抱不平,在古云墨第一次去县城黑市卖山货时仗义出手一同打架。
    然后,古云墨就带她从收鸡蛋开始做买卖,但不准告诉其家里人。
    许晚霞父母还在时给她订过一门娃娃亲,出了五服的唐姓表哥。
    那表哥家姐姐有四人,都嫁在同村,爹妈好不容易盼来了带把儿的,自然千娇万宠着,高二都复读两遍了。
    唐表哥在家娇纵,在晚霞面前却没有长歪,听晚霞的话,在晚霞出摊时守在旁边不让县城里的混混欺负她,会给晚霞带好吃的。
    可唐家穷,也是事实啊!
    这个年代,每家每户,啥都缺,唯独不缺娃。
    许晚霞已经满二十了,该结婚了。
    可哥嫂改了主意,看上了县城一个有钱的鳏夫,认为自家妹子生的漂亮,又勤劳能干,为什么还要过穷日子?
    找个好人家,还能帮衬娘家侄子。
    许家,想悔婚。
    古云墨问:“那两只妖怪看上的人家弄清楚底细了吗?”
    古云墨表示,作为重生者,如果必须结婚的话,她完全赞同向物质看齐。
    在充足的物质条件下提升自己,增加自身资产,即便他日男人有什么想法,女人自身已经有了实力和底气,所以能给自己好日子的是自己,不是别人。
    何况,真心不认为唐表哥是个良人。
    古云墨对自己哥嫂的称呼,许晚霞乐呵的接受:“长我十五岁,有一子一女,在卷烟厂工作。”
    “云墨,表哥说他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