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败家子,九岁考科举养活全家

第一百二十七章:齐心协力


    郁集容皱了皱眉,喝斥:“闭嘴!”
    有你们什么事儿啊?也不看看这儿是什么地方就敢瞎吵吵。
    待全场安静后,主考官又看向其他的考官们。
    时间虽然到了,但鼓还没响,这……
    “同意林焕入场的往左挪挪,不同意的往右动动。”
    主考官,位同丞相的天子近侍,翰林大学士郁集容,此刻也无法搞一言堂,只能小声征求列位的意见。
    一位主考官,两位副主考官,三十位考官,共三十三人。
    最前方三人,后方站成两排。
    立刻便有九人往后退了一步,往左站了一步。
    另有三人后退一步,往右站了站脚。
    其余的还在中间。
    转着脑袋,左后看看,右后望望。
    又有两人站了左,四人站了右。
    郁集容嗟了嗟牙花子。
    这时,兀自气喘吁吁的魏图,被两名小太监给抬着,终于到了。
    脚还没落地呢,就尖声喊了一句:“林焕因赈灾延误些许,请郁大学士高抬贵手。”
    这话,魏图不仅仅是说给郁集容听的,更是说给考官们和考生们听的。
    目的……除了对郁集容外,就是有点儿威胁的意味在内。
    否则他也不用急三火四地赶来了。
    郁集容点了点头,“林焕为国为民,功在社稷。”
    这也是他愿意等林焕一下下的原因。
    只肯定了这么一句,并没有直接说原不原谅这样迟到的行为。
    副主考官中,一位站去了左侧,一位仍旧没动。
    考官中有八人,反而因为这话站去了右侧。
    左侧十二人,右侧已经十四人。
    右侧只要再多出两人,林焕就丧失殿试的资格!
    林焕垂着眼帘,不断地深吸气调整着呼吸。
    他尽力了。
    剩下的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会坦然接受。
    “哎哟喂,怎么开考的锣鼓还没有响呢?”
    东宫太监坐着小轿,也赶来了。
    一下轿,甩着拂尘,就尖厉个嗓音提醒着考官们,也提醒着列位:他可到了!
    “太子爷可听着响儿的呢。”
    话音落,就有两位考官和另一位副主考官,站去了左侧。
    中间只剩下了郁集容。
    难题又给他踹了回来。
    郁集容看了眼脸色瞬间败坏下来的东宫太监,挪开视线,看向负责最后核查身份的核查官员。
    “把林焕带去偏殿洗洗,验明了正身再让进来。”
    这满身上下又是灰又是土又是泥的,像什么样子嘛。
    殿试可是皇帝陛下亲自出题、亲自督考的。
    林焕抬起了头,眼神中漾起感激之意。
    他深揖一礼,然后跟着核查官去往偏殿。
    东宫太监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悻悻然闭上嘴,悻悻然离开。
    开考时,可不允许有闲杂人等在内。
    魏图乐呵呵地也出了来,追上东宫太监。
    “小瓜子啊?要咂家说啊,其实您就不该来的。”
    “您瞧瞧,本来郁大学士还不想打破规矩呢,您这一来?”
    “哎哟喂,把人给硬是逼得呀,秉持了公正不是?”
    “要不然哪,不得让人说大学士偏向了太子殿下?您说是吧?”
    魏图叭叭个不停,那五官在脸上到处乱飞。
    “滚!!!”
    瓜辞用尽全力贴着他的脸吼了一声。
    魏图一抹脸,一甩手。“哟~~,讨厌~~!这唾沫星子。我说小瓜子,您这也太不讲究了吧?”
    继续叭叭。
    瓜辞飞一般地跑远了。
    魏图一甩拂尘,回淑妃娘娘那儿请赏去了。
    他家娘娘还把皇帝陛下给绊着的呢。
    可以放人了。
    ……
    “duang!”锣鼓声响!
    三响过后,皇帝还没到。
    考生们便齐齐整整向金銮大殿方向,赞拜。
    再朝大殿内的圣人画像赞拜行礼。
    最后再拜谢主考官们。
    坐下,等皇帝。
    一炷香时间过后,皇帝姗姗来迟。
    下了龙辇进了殿。
    全场赶紧下跪参拜。
    而皇帝似乎是想掩饰自己晚到的尴尬,边往主位上走,边就说出了考题。
    “北境女真攻势凶猛,已再夺城池一座。当战亦或当和?”
    众考生们:“……”
    心里齐齐叫苦。
    这样的题要怎么答?
    这显然是朝廷目前最为难的问题,就这么扔给了他们这些考生?
    主战?未来堪忧矣。
    主和?他娘的憋屈!
    不过,事实上也不用纠结太久。
    众所周知,陛下主和。
    但答在考卷上,肯定是不能这么作答。
    得讲得委婉一些,柔和一些,只要立场表现明确就可以。
    把战说得有多危险,付出将有多大;把和说得有多保稳,能换来多久的喘息云云。
    林焕也磨起了墨。
    心里再次想起了县试之前。
    “远之存心,近之存念。”
    当初的那个远,已经一步步在变近。
    心与念,逐渐变得有了统一和结合的条件。
    如果这次他考得顺利,这也将是他科举之路上的最后一战。
    奇怪的循环吧?
    最初为这样的问题犯难,现在又是。
    不过,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纠结和犹豫。
    磨好墨,他提起笔,认认真真阐述起了战或和的利与弊。
    就是搭配上四书五经、以及历史、地理等等书本中的话语,非常不明显地算了一笔账。
    战?所需消耗是几何。
    和?也要赔银割地,所需几何。
    而战,除了财帛之外,消耗人命的大概率数;
    而和,除了财帛和土地外,所耗人命大概率又是多少。
    和的情况下,女真也未必答应吧?万一狮子大开口了呢?
    但战,都需要什么条件;和,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总之,林焕像是什么都说了,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
    林焕很清楚:如果这是他科举之路上的最后一战,那么也是他踏入官场的第一战。
    不能在踏进官场之时,就高举着主战或者主和的牌子,旗帜鲜明的告诉所有的人。
    就像每一粒种子,在破土之后,不会急着先展开叶片,让人轻易就能分辨出它是个什么一样。
    事实上,他相信几十年来的风雨飘摇,朝中的文武百官和两代皇帝,早已有了或战或和的偏向。
    而考试看的是什么?学识的深浅,以及立场和思想。
    即便他扬扬洒洒八百字,力主战斗,那也不可能就让这帮子人的骨头硬起来了。
    要想改变什么?
    等他进了官场后做起吧。
    林焕答好题,誊抄好,安静等着。
    日暮时分,受卷官收卷,交给掌卷官检查和整理,再由弥封官弥封,分交阅卷官轮流传阅。
    林焕退场的时候,往大殿内看了一眼。
    老皇帝打从进殿伊始,就再也没有出来走动过,没有亲自看看考生们的答题情况。
    到现在,似乎人影儿都看不见了。
    果真是老了吗?精力不济了是吗?
    还是这次的考题,并不是空穴来风?
    女真真的又让大荣失了一座城池,且仍在挥兵南下,边关告急,让老皇帝坐立不安了是吗?
    朝廷一向主和,老皇帝是在担心赔银从哪里出吧?又有一位公主要被舍出去了是吧?
    林焕心底叹气。
    虽然他不喜欢那些个皇家公主,但每赔出去一个,都像打在国朝男子们脸上的重重巴掌。
    感觉就是在靠着她们的牺牲保命一样。
    林焕慢慢走在长长的宫道内,看向遥远的天边。
    他要做官,做大官。
    做到有一日他能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永不赔银!永不求和!永不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