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第十一章 我用一颗豆,便能击破三十万大军


    曹操何其聪明?
    他很快便明白了李翊话里的意图。
    两人都心照不宣地对爱民背后深意只字不提。
    “既然这三十万蛾贼于兖州发展如此重要,那要如何使其安抚?”曹操接着问道。
    这些农民军就是这样。
    他不造反时,你怎么欺负他,只要不被逼上绝路,就坚决不肯造反。
    当他造反时,无论你许下怎样的高官厚禄,他们就是头铁,就是不肯投降。
    “呵呵,这些黄巾贼子之所以如此顽固,乃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曹公知道是什么吗?”
    曹操眼睛一亮,脑海里立马浮起一行大字——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些黄巾军深信他们大贤良师的这个口号,怀着这个信念在战斗,故而宁死不降。”
    “张角的这句谶语其实只是用来控制黄巾军的口号罢了。”
    “苍天是不是真的已死,张角不关心,他只需要让手下这群黄巾军相信就好。”
    “只要这些人相信,即便是农民军,他们也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曹操点点头,“不错,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击垮他们的这个信念。”
    “只是具体应该采取何种步骤呢?”
    “呵呵,解铃还须系铃人呐。”
    李翊故作深沉,站起身来,“曹公请随我来。”
    两人走到一处葡萄架下。
    李翊顺手摘下几颗葡萄交给曹操,有些反客为主。
    曹操接过葡萄,忽然说道:
    “这葡萄乃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从丝绸之路带回来的,我家里便栽了几株。”
    “平日用来酿酒,招待四方来客。”
    李翊微微一笑,自己也摘了颗葡萄送入嘴中。
    “准确来说,这葡萄是当年李广利将军从大宛国带回来的。”
    “自那时起,葡萄便在我国推广种植。”
    曹操笑道:“难道子玉想用这葡萄来击溃蛾贼的信念?”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谁料李翊却郑重其事地说道:
    “差不多,不过用的不是葡萄,而是这个!”
    说着,李翊从葡萄架下捡起一株盆栽。
    “这是在下这些天种的大豆,若要破蛾贼,正要用到此物。”
    “哦?”
    曹操皱着眉头接过盆栽,放在手中仿佛观摩,百思不得其解。
    “这小小盆栽,如何能够击破三十万蛾贼大军?”
    他非常清楚大豆是军中重要的粮草,既能给军士充饥,又能作为战马的精粮食用。
    可要用它来击败贼人,这属实超出了曹操的想象力。
    “曹公可知当年张角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拉起百万黄巾军的吗?”
    曹操摇了摇头,尽管黄巾军是迫于世道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
    但这么多人竟能全部归属在张角麾下,其人格魅力的确不俗。
    “当年张角利用‘符水除病’、‘符咒驱邪’等小把戏,俘获了一批坚实的信众。”
    “然后再利用这帮信众在各大村落种植大豆。”
    “……哦?”
    曹操眉头紧皱,更加好奇张角这样做的缘故。
    “怪事就在此时发生,无数的村落田地里凭空长出来一节石碑!”
    “石碑上刻着字,随着时间流逝,石碑也越长越长,上面显露的字迹也越来越多。”
    “最后长出了十六个大字,振聋发聩——”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件怪事震惊了当地农户,纷纷认为这是上天的指引。”
    “一来二去,各处农户都成了太平教的教徒,这些思想也在他们心底里扎根。”
    “日久年深,不可动摇……”
    李翊将这些事向曹操娓娓道来。
    曹操一边听,一边点着头,感慨道:
    “利用石碑破土的异象来蛊惑民心,难怪那张角能够在一夜之间拉起百万教众……”
    “子玉,你难道想说当年张角是用大豆来使石碑长出来的么?”
    “不错。”
    李翊接着说道,“张角命人提前将石碑埋好,然后种下大豆,豆子遇水生芽,变成‘豆芽’。”
    “这些芽根不断生长,便将石碑顶了出来。”
    这……
    即便已经得知真相,曹操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这豆子如此微小,芽根又脆如累卵,竟能够撼动大石,让石碑破土而出。”
    “其用到的力量何止百斤,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李翊耐心解释道:
    “曹公乃是名门之后,不习农务,对作物不了解也属正常。”
    “任何植物在生根发芽之时,都能形成千钧之力,即便在悬崖峭壁之间破土而出,照样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蝼蚁尚能抬三倍于己之物,何况豆芽?”
    这里李翊还非常高情商地说曹操是名门之后,其实就是阉宦之后,但李翊故意不提。
    第2/2页)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两人不知不觉已聊到了傍晚。
    忽听得府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在短暂的嘈杂声之后,声音竟朝后院而来。
    两人同时起身,只见一人一马犹如鬼魅一般钻出。
    “主公!”
    骑士显得十分疲惫,赶了一夜路,身子早已被寒风冻僵了。
    可他仍然亢奋连连,一头拜倒在曹操身前。
    “文烈!”
    曹操一眼认出了来人,这名年轻骑士不正是他的族子——
    曹洪的亲侄儿曹休。
    当年曹操于陈留起兵,号召天下英雄一起讨董。
    宗族内的将领夏侯惇、曹仁等将纷纷带着手下人前来投靠。
    而当时还身处吴地的曹休听到这个消息后,不远千里赶来投靠。
    曹操最爱青年才俊,故亲切地称其为“千里驹”。
    “前线战事如何?”
    曹操一边替曹休擦拭身上的尘土,一边询问战况。
    “禀主公,前线大捷!大捷啊!”
    曹休由于过于激动,后面那个“捷”字都没有喊出来,便连喊了两声。
    “曹仁将军、夏侯惇将军、李典将军兵分三路,日夜不停地骚扰敌军。”
    “蛾贼大军疲于奔命,军心大乱,在损失千余人之后,仓皇逃窜。”
    “我军缴获粮草辎重无数啊!”
    随着曹休不断汇报的军情,曹操的眼睛越瞪越大,旋即把手一拍,“好,好!”
    一连说了两个好,一声比一声大。
    “以慰鲍信将军在天之灵呐……”
    激动之下,曹操拍在石桌上的手都颤抖不已。
    “子玉,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做?”
    见曹操明知故问,李翊笑道:
    “自然是趁他病,要他命了。”
    “……哈哈哈。”
    曹操仰头大笑,“好一个趁他病,要他命!”
    “子玉,我真是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儿挖掘你这个人才了。”
    话落,转头对曹休吩咐道:
    “传令下去!”
    “兖州境内所有州郡官兵,皆兵分三路,日夜不停,昼夜不息,每日骚扰蛾贼!”
    “记住,只求小胜,不求大捷,但有功者,一律重赏!”
    “主公放心!”
    曹休正要转身离去,却被曹操突然叫住。
    “回来!”
    “主公还有何吩咐?”
    曹操与李翊对视一眼,旋即相视一笑。
    将手中的盆栽交给曹休。
    “主公,这是……”
    曹休一脸愕然,疑惑地看向曹操。
    “我另有重任要交付于你,你即刻去挑选百名精明能干之士,然后……”
    曹操俯下身子,在曹休耳边低语两句,授予密计。
    ……
    兖州。
    城郡之外,烟尘滚滚。
    一个残破的“曹”字大旗迎风飘扬。
    风过之处,带起阵阵血的腥臭。
    官道上,树林间,农田里,几乎兖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留下几具黄巾军的尸体。
    在遭遇了几轮游击战的打击之后,黄巾军的锐气已失。
    他们每日不得安眠休整,所有人的脸上都失去了神采。
    令人绝望的是,三十万黄巾军士,面对数千曹兵竟毫无还手之力。
    短短几天时间,每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想打,但根本没机会正面交手。
    想要跑,两条腿却又跑不过人家四条腿。
    迫于形势,只能一退再退。
    可换来的结果就是官兵的穷追不舍。
    这下每个黄巾军都心态崩了,干脆直接摆烂。
    你爱咋咋的罢,只求下一次的游击杀死的不要是自己。
    抱着这种摆烂心态,黄巾军开始放弃进攻濮阳,转而回青州去了。
    因为这个曹操实在太过可怕,是一个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战胜的对手。
    眼见黄巾军要走,曹操当然不答应。
    换作以前,曹操肯定是希望息事宁人,早点儿让兖州安定下来,发展生产。
    但经过与李翊的辩论之后,这三十万蛾贼那可都是他立足兖州的重要资源!
    有了这三十万人,就代表着大量的劳动力,还有隐形的兵源。
    可以成为他将来争霸天下的储备。
    谯沛军寨,中军大帐。
    “主公,这帮蛾贼还是拒绝投降!”
    夏侯惇在帅帐前的地图上敲了敲,“这些贼人心如铁石,连续回绝我等好意,实在不知好歹!”
    “他们不但不投降,还命人写了一封书信过来挑衅。”
    说着,将书信递到曹操身前。
    曹操将之展开,直接信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
    “汉室天数已尽,黄天当立,劝君莫要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