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5:开局老婆生二胎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办法


    活动顺利进行着。
    中午,公司这边安排了一个饭局,就在镇上。
    “陈总啊,这段时间你整的不错,特别是上门送菜,都成了咱们小关镇的一张名片了,未来有啥打算没有?”
    张养民去年开始主持镇上的工作,年纪看上去比陈飞要大个五六岁。
    算是年纪轻轻,但看人家为人处世也看得出来,是一个非常精干的人。
    陈飞也知道,张养民对自己这边的业务也非常看重。
    因为毕竟,自己可以拉动一部分老百姓手里的经济,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拉动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除了菜农果农,还有就是带动就业。
    送菜小哥虽然是个辛苦活,但是只要勤快点,绝对不少挣,而这解决的就业,也不再少数了。
    因为预计明年,自己的送菜小哥人数,肯定是要突破四位数的。
    接下来还有温室大棚,张养民也觉得,这绝对是未来的风向。
    在国外考察学习的时候,他就注意温室大棚了。
    但怎奈,国内想要大力推广,一直都是寸步难行。
    张养民之前也很头痛。
    毕竟做温室大棚,前期需要一笔对老百姓而言不菲的投资。
    而且,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就算推广下来,缺乏技术,一旦出了问题,苦的还是老百姓。
    就在张养民头疼怎么下手推广的时候。
    陈飞的合作社诞生了,而且一口气,就把技术跟前期投资资金的问题解决了,结合今天的加入合作社人数来看。
    带头效应是非常好的。
    因此,张养民对于这个年轻企业家陈飞,非常的看好,甚至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因为陈飞做的,就是自己想做还没能做的事情。
    所以,也想为陈飞提供一下方便,准备进行大力扶持。
    “未来的话,合作社还是按照这种节奏大力发展,因为我的渠道,目前来说,已经日渐成熟了。”
    陈飞道。
    “好,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可以随时提,镇上的态度,也是想让这种合作社模式,尽量在明年,完成全面推广。”
    张养民点点头。
    就在这时候,司机小刘走了进来。
    “怎么了小刘?”张养民问道。
    “隔壁平安县朱副长在,听说您在这,说过来喝杯酒!”
    小刘道。
    “是老朱啊!”
    张养民笑了笑,“陈总别意外,我俩是老同学了,说起来,上学那阵,我还是他的班长呢,不过老朱运气不差,前些年在平安县里招来了一个食品厂,升的比较快。”
    陈飞微微一笑。
    看得出来,张养民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都特别强。
    全都是实打实的想为老百姓做事。
    正要说话。
    包厢的门已经开了。
    老朱端着酒杯进来了。
    “老张啊,刚才听人说你在这,我还不信,没想到,还真是你啊。老同学好些年不见,我必须要来看看你。”
    老朱也不见外,大笑道。
    “得了吧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养民笑了笑。
    “你哪是冲我来的,是冲着合作社的陈总跟梁总来的吧?”
    张养民道。
    老朱只是笑了笑回应。
    因为张养民说得对,他已经听说了,小关镇搞起来温室大棚合作社这件事。
    温室大棚,其实陈飞并不是头一个搞得。
    在别的地区,也已经有了。
    但是,前面提过,温室大棚的推广效率实在是太慢了。
    推广难度更是空前大。
    毕竟让老百姓没赚钱先拿钱去做一个不太懂的东西,对谁来说都是艰难的。
    同时,这片地区,也严重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
    这两大难关,几乎卡住了很多想发展温室大棚的地区。
    别说现在了,哪怕是到了陈飞上一世的后世,技术那么先进,互联网那么发达,温室大棚也相当普及的情况下。
    有些地区仍旧还受困于这两点,难以发展的起来呢。
    所以,朱爱国他们一听说有人带头做了,早就打起了主意,一定要把陈飞的这种合作社模式引入到他们平安县去。
    今天这趟来,就是专门等着的。
    一旦引入成功,不难预料,未来平安县的经济,也会大幅提升。
    毕竟温室大棚的前景,几乎已经明牌了,属于毋庸置疑的优越。
    而听着两人的对话,陈飞心里其实还是有一丝丝暖意的。
    为了老百姓的发展,是真拼啊。
    毕竟基层的工作不好干,基层的投资更不好拉。
    “陈总您好,早就听说了你的上门送菜项目,我还鼓动了不少本地的菜农,往你的市场去卖菜呢,给解决了不少销路。”
    朱爱国笑了笑。
    怪不得前些天黄卫平等人会到自己那试试机会,原来,是人家专门引导了。
    厉害啊。
    “您说笑了。”陈飞笑道。
    “对了陈总,我听说你就在平安县又弄了黄桃罐头,相当不错。不知道现在规模怎么样了?”
    梁雨淇问道。
    “什么?陈总,黄桃罐头?你去了平安县投资了?”朱爱国一震。
    说实话,今天除了要弄合作社以外,还有就是黄家村等村庄的黄桃罐头,这可是大头,要不然今年果农就赔惨了。
    当下,陈飞就把黄家村投资的事情,简单讲了讲。
    朱爱国听了,连连点头。
    “厉害啊,短短时间内,就锁定了这么多的生产源头,这样一来,十里八乡的黄桃,也根本不够卖的啊。”
    朱爱国道,“可陈总,您真要扩大规模的话,把收购站定在黄家村的附近建造,这多不方便。”
    陈飞道:“没办法,目前成本有限,虽然有销路,但是以我的资金实力,还不足以折腾太大的摊子。”
    陈飞哭穷。
    他何尝不想将工厂立在主干道旁。
    到时候,全县种植黄桃的,全都可以调动起来。
    那就真成了规模化,工厂化了,一步到位。
    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成本,如果那样,自己把自己调动起来,都得投到这上面去,其余项目都得停。
    所以,资金的原因,只能是让陈飞用这种笨方法普及。
    朱爱国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真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