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放开那个女混混

第520章 你是我妈妈


    2004 年 4 月 7 日,星期一。
    夜里十点。秦镇,电力厂家属区二号院。
    任缘准时关掉小阳台的灯。
    今天任爷爷在家,他的房门已经关了起来。
    任缘回头,看了看那扇关上的房门。从门下的缝隙里看,房间里的灯已经关掉了。
    任缘没有脱衣上床,她穿着一套黑色的运动服,正正的坐在小木桌前,一动不动。
    过了一个小时,任缘起身,又往窗外看了看。
    现在院里已经没有什么光亮,黑漆漆的一片。
    终于,她转身,提起书包,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间,出了家门。
    中央大街,秦月 ktv。
    四楼,秦月的房间里。
    秦月洗漱完毕,正准备睡下,床榻边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什么事?”她举起听筒,语气有些不耐。
    “老板,小缘小姐又来了,要见您。”
    秦月闻言,眉头轻蹙。
    “老板?”
    “让她上来。”
    “好的。”
    秦月挂断电话,起身,将客厅的灯打开,就着已经换好的睡衣,又坐在了客厅的沙发里。
    很快,任缘背着书包,一个人推门进来,又转身将门关上。
    她微微垂眸,乖巧的拉着书包带子,走到秦月身边坐下,将自己的书包放了下来。
    秦月躺靠在沙发里,微微眯眼,双手抱在胸前。
    “又想我了?”
    “嗯。”
    “现在,频率是越来越高了。”秦月拿起茶几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烟来,往旁边挪了挪,将烟点燃。
    “这两个月来,休假便去东区。上学时,夜里一找到空档,便来找我,像是拟定了一套规律的时间计划一般。”
    任缘没有答话,她从书包里掏出睡衣,又偏头看向秦月。
    “热牛奶。”
    秦月眉心一挑,站起身,走到床榻边,拨去了一个电话。
    “送一杯热牛奶来。”
    “好的,老板,已经在热了。”
    秦月挂断电话,转过身时,却见任缘已经将自己的外套脱去,自顾自的开始换起睡衣来。
    “去卧室换。”她的面色严肃了几分,手指向卧室的方向。
    “是大姑娘了,也不晓得避讳一些。若是一会送牛奶来,被看到了怎么办?”
    “噢。”任缘乖巧的提起自己的睡衣,往卧室里走。
    任缘换好睡衣,没有再出卧室。
    秦月端着牛奶进来的时候,少女已经坐靠在了床上,被褥盖到腹间,手里捏着一本散文集。
    这书她上一次来时,就放在了床边的床头柜上。今天,那书依然还摆在原处,她伸手可及的位置上。
    秦月坐到任缘的身边,拿过她的书,将牛奶递了过去。
    “不洗漱么?”
    “在家里洗漱过了。”
    “不在家里陪爷爷,倒还是跑过来了。”
    “爷爷睡了。”
    “清明节三天,都在东区么?”
    “嗯。”
    “清明节,他父母总要在家。”
    “他妈妈在家。”
    “你还是大大方方的过去住么?女孩子,不应该这样。我说过了,你若执意要去东区找他,我大可给你开一个长期的,干净的房间。你们还没有要到结婚生子的地步,你这样,会被看低的。”
    任缘咕噜咕噜的喝掉半杯牛奶,抬起头来。
    “我,没有机会拒绝。”
    “什么叫,没有机会拒绝?”秦月皱眉。
    “他,妈妈。”任缘垂了垂眸,像是在措辞。
    “妈妈将他赶去了偏房住,重新给我换了可爱的被单和被褥。还买了,一床的洋娃娃,甚,甚至。”
    任缘闭了闭眼,轻轻叹出一口气来。
    “甚至,她将窗帘换成了,粉红色。”
    秦月闻言微怔,而后是一阵沉默。
    半晌,任缘喝完牛奶,将杯子放在了床头柜边。她往床的另一边挪了挪,抬起头来。
    “抱我睡么?”她问。
    秦月弯起嘴角,抚了抚少女的脑袋,坐上床去,环住了她的肩膀。
    “他妈妈很喜欢你。”
    “嗯。”
    “那你要对她礼貌,不要逾矩,也不要提过分的要求。”
    “嗯。”
    “住在他那里,压抑么?”
    “不,他的父母,对我很好。”
    “若你想,我可以送你去东区读书。这样,你也不必来回奔波了。”
    “不想。”少女的脑袋靠在秦月的肩窝里,她抬起手臂来,扣住了秦月的腰,眼睛闭了起来。
    “不论如何,你都是要出去上学的。秦镇的学校,不好,不适合你。”秦月继续说。
    “高中去。”
    秦月闻言,又开始叹气。
    “那你说,为何最近,你总来这里?好似我之前警告的话都不太管用了。”
    “想你。”
    “这个话,说太多次,就像是在敷衍了。”
    任缘没有睁开眼,她的手穿在秦月的腰间,加重了一些力量,将女人抱紧。
    秦月等了半天,没有听到少女的答复,她微微垂眸,以为人已经睡了过去。
    半晌,她抬起手来,将被褥往任缘的肩膀上掖了掖。
    “因为。”少女闭着眼,嘴唇动了动。
    “你是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