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男知青,带着系统下乡改造去

57:米缸遭“老鼠”了


    一场春雨一场寒。
    不出所料,这场雨下个三四天左右。
    天空放晴,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上山捡菌子。
    尤其是孩子们,这是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捡了一筐菌子,就可以跟爹娘换几颗糖果吃。
    孙大娘一早就上门了。
    推开院门,“建设,建设啊,你起来没有。”
    “干娘,咋了?”沈建设还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
    一听到干娘的嗯声音,直接推开窗户坐起身子。
    整个人还泛着迷糊呢,播种忙完了。
    这会没事情,还躺在炕上呢。
    起的那么早,也没啥事儿干,下雨天就只能待在屋里。
    “雨停了,天都放晴了,干娘带你上山玩去啊,别天天闷在窝里了。
    对身子骨不好,适当的咱也得去爬爬山。”
    孙大娘穿着胶鞋,头上包裹着头巾,手里面拿着一个篮子,在院子里面喊了几声。
    “现在上山啊?”
    “嗯呐,妮妮也在外面等你呢。赶紧起床跟咱们一块儿上山去。
    这一场雨下来,不知道山里得冒多少菌子出来。
    可热闹嘞,趁着这机会来去摘摘野菜,菌子捡点哎。”
    沈建设看着放晴的天空,伸懒腰,“我洗漱一下。”
    穿上了胶鞋,跟在干娘的身后,加入了大部队。
    一场雨过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都都出动了。
    就为这一场捡菌子的活动。
    “小弟,咋样,热闹吧。”
    “嗯,确实是热闹,捡菌子还有这么大的阵仗。
    看着像是要去打群架啊。”
    “打啥群架啊,我们村每年都有这些活动。
    你瞧瞧,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一块去春游……是你们城里人说的这词不?”
    “是,妮妮姐,那咱们要是捡了菌子,是统一收购吗?
    还是挨家挨户自己送到镇上的供销社,进行收购。”
    “看各家各户自己的意愿吧,他们要是想收购呢,回头我们就按嗯斤数称称好了,统一送到供销公社去拖拉机跑一趟总比他们自己还跑来的省事。”
    “那供销社收吗?”
    “干啥不收啊。瞧你问的这问题,那就是多余的。
    咱们供销社每年收购的干蘑都成千上万吨呢。
    发往全国各地,供销社国营饭店的菌子,都是我们这的出品。”
    孙妮妮一脸骄傲的说着。
    “大姑娘,大小子们,你们可得跟住了哈。
    一会上山,这路滑,可千万得帮衬着。
    别到处跑,林子里面危险着呢,咱就在外面捡菌子。
    不往里头跑了,要遇上了啥危险,你们就赶紧出声。
    你们叔都带着把式呢。”
    “孙婶娘,我们晓得了!不会往深山里面去的。”
    耳边传来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回头看去,山脚下,冒着黑烟的火车,正从山洞里钻出来。
    ‘发现野菜地一处,是否花费2*点经验值,进行挖野菜学习。’
    ‘签到成功,教学师傅———苦守寒窑没落大小姐——王宝钏。
    〔挖野菜经验:15年,网友赋予‘野菜西施’之称〕’
    沈建设:……?!!
    这也能行,隔空解锁挖野菜祖师爷。
    一村子上百号人,全都在山脚半山腰摸索着找菌子。
    一回头,就是窜动的人影。
    沈建设叹了一口气,准备往里走一走,外围太多人,菌子数量也不多。
    能生长菌子的地方,都在灌木丛和乔木底下。
    而外围,都是低矮的灌木和茫箕地,下过雨就更加的泥泞,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片。
    “干娘,我上边上去找找。这边人太多了。”
    “诶,你慢点啊,别摔着了。”
    沈建设刚走进林子,肩膀上就被拍了拍。
    一回头,果然!
    “熊妈……”真是你啊,每次都是拍肩膀。
    熊妈带着两娃子,眨眨眼,“好大儿,你咋进山了捏。”
    “采蘑菇!”
    两小只欢喜的很,挥舞着爪子,“这道题俺会啊!”
    “会个屁,千万别再给我带什么路去什么棺材地里踩蘑菇。
    我可不想,大晚上的在外头蹦迪。”沈建设头皮发麻,想到上次的事情。
    “不能不能,吃笋子不?嘎嘣脆的!”嘟娃子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一根山笋。
    细细小小,但生脆清甜,“哪摘得,这味道不错哟。”
    沈建设跟着进了竹林,密密麻麻,都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采了一背篓山笋,原路返回,找了干娘,这么多的山笋可以给饭桌加菜。
    “干娘……”
    “建设,你哪里去了,咋这么埋汰呢。”
    “干娘,你跟我过来……”
    来到竹林,孙大娘瞪大眼睛,“那么……老多笋子。
    都是你发现的?”
    “我刚才误打误撞跑到这里来了。干娘这个笋子挺清甜的,咱要不……”
    “我拉村里的人一道来,回头人家也能记着你的好。
    一个人也采不完,过几天长大了,就不好吃了。
    啥时候有这么一片竹林呐,之前都不晓得……”
    山林中,不久就响起了人声。
    让寂静的山林喧闹起来。
    而沈建设则跟着熊妈,满山遍野的到处转悠。
    山梨,大枣,刺泡儿……遇到啥,尝啥。
    还碰到一颗野山楂树,酸酸甜甜的,经过一个冬天的霜冻。
    果子生脆酸甜。
    做成糖葫芦,巴适的很!
    直到采摘的放不下了,沈建设才停手。
    回了一趟院子,将东西放好,打开米缸……
    发现,米又少了。
    打他们从医院回来开始就发生过这奇怪的事情,他还以为是自己记错了。
    出门前,他特意给米做了标记。
    现在看,这米缸是适打实的少了一大截的米。
    起码得有两斗儿,一两斤左右。
    而放在柜子里面的面条也少了一把,面粉也少了。
    原先以为是耗子,现在看来是真的出了一只‘大耗子’。
    旁边两个院子,也出了类似的情况。
    他们跟沈建设是一块结伴回来的,打算放下东西,淘米之后再上山一趟。
    “咋……地瓜又少了呢。”
    “面粉也少了一碗。”
    他们的粮食都是算好了的,根据每个人的食量将米面盛在袋子里。
    大家伙心照不宣,还是跟往常一样,做完饭,出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