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后,我被朱元璋穿越了

第7章 呵,这小子有能耐


    朱瞻墉站在房门外。
    其实,他并非单纯善心。
    张辅一旦前往平定西南,回京便要封英国公,位极人臣,若是治好他的长子,这老家伙要欠他一個人情。
    所以,朱瞻墉也希望戴原礼能治好他。
    屋里,戴原礼跟着张輗靠近床榻,儿子则背着药箱紧随其后,随后把门关上,应是病人怕风邪。
    晃眼,半个时辰过去了,
    “老朽方才替新城侯的公子针灸,今日的病虽是缓住了,可因为他的病已拖太多时日,若再复发恐性命难救,还需再来府上诊治。”戴原礼背着药箱,也不知称朱瞻墉禀什么。
    这么快
    不是说中医见效缓慢吗,朱瞻墉确实没听到屋里的轻咳了。
    戴原礼轻叹一口气:“老朽已完成高皇帝当年的旨意,只是……不能向高皇帝缴旨了。”
    朱瞻墉心说皇太爷爷会知道的,老朱正在看着你。
    这老头子也七老八十了。
    能活到现在,兴许是靠着那道圣旨的执念。
    事实上,老朱已经知道了。
    张輗从屋里出来:“殿下,侄儿睡着了……我以后不跟朱瞻圻,就跟您混了。”
    我要你有何用
    朱瞻墉左右看去,府上来了医士,张辅竟没现身,连句道谢的话也没有,只好先回宫。
    今天逃了一天学,朱瞻墉回到皇家小院时,便见小太监侯在门前等他。
    “殿下,陛下让您去华盖殿…”
    小太监显得有些害怕朱瞻墉。
    朱瞻墉愣了下。
    旋即来到华盖殿,独自走进大殿中,便看见端坐在正位,一脸生人勿扰的朱棣。
    “出宫做什么”朱棣看着手上的书,没有抬头。
    朱棣对皇孙教导很严格,皇孙是不许出宫的,今日他偷偷溜出宫去,被文楼的侍讲发现了。
    “新城侯的儿子病了……张輗来找孙臣,孙臣看他敦厚,便出宫替他找名医。”朱瞻墉乖乖道。
    “御赐太医,乃皇帝的赏赐。”
    朱棣终于放下书:“并非是朕不赏给你,新城侯无功不受禄,多年前,朕就赐过他一次,那孩子的病,太医也束手无策,念在你不是出宫胡闹的份上,出去吧。”
    声音不冷不淡。
    朱瞻墉有些意外,兴许是自己认错态度过于诚恳吧。
    躬身,退了出去。
    少顷,徐皇后进入华盖殿,身后跟着几个宫娥,宫娥将晚膳布置好后退身出去。
    朱棣洗了手,捧起汤碗嘬一口:“你不吃今日的鱼羹鲜呐。”
    “方才在坤宁宫用过了。”
    徐皇后头也不抬,手里拿着针线,可是穿了好几次都没穿过去,旋即抬头看向朱棣。
    “你来”
    “给朕吧。”
    “你总是穿错。”
    “朕就穿错过一次,你就说朕总是穿错。”朱棣小声抱怨。
    徐皇后看了他一眼,朱棣话锋一转:“朕给你穿,给你穿还不行吗。”
    放下碗筷,把徐皇后手里的针线接过去,线头含在嘴里,眯起眼睛,一下子便将线头穿过了针眼,随后递给徐皇后。
    朱棣如今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不仅是母凭子贵,徐皇后也是陪他打天下的女人。
    捧起碗筷,看向徐皇后的衣裳,眼神怜惜:“朕一个人节俭就行了。”
    “你让瞻墉来做什么”徐皇后停下针线活,抬起头。
    “这小子,跑出宫给新城侯的长子寻医。”
    徐皇后轻舒一口气:“那可怜的孩子,唉……”
    ……
    回到小院。
    朱瞻墉看着面前的三菜还有一碗淡汤,小太监和宫娥站在旁边,倒是显得有些冷清和安静。他真的饿了,端起碗便认真干饭。
    等吃完饭,他感觉那个地方有了感应。
    :“瞻墉啊,新城侯是谁”
    朱元璋并不知道张辅,在老朱的时代,兴许张辅这种将领,还在徐达的阴影下。
    朱瞻墉解释:“皇爷爷奉天靖难,李景隆、胡观、郭英等合军一处形成六十万大军,皇爷爷命张辅为先锋,那一战战到深夜,为皇爷爷掠得先机,皇爷爷登基后不久,封他为新城侯。”
    冷笑:“呵,这小子有些能耐。”
    朱元璋知道张玉,而张辅是张玉的儿子。
    貳:“接下来你想如何”
    朱瞻墉不想一辈子当备胎,而第一步自然先在京城站稳脚跟。
    他直言不讳:“拉拢张辅,在京城站稳脚跟。”
    :“他会听你的”
    朱瞻墉:“皇爷爷虽得天下,可北方残元和南方的安南,始终是隐患,皇爷爷很快就会派新城侯去平定西南。”
    叁:“你如何知道?”
    因为我是穿越者…朱瞻墉暗自回答,他想让张辅做的兵法先生,现在的兵法先生只是挂个名头。
    如他父王朱高炽的兵法先生,是淇国公丘福。
    淇国公却是支持汉王的。
    很有意思。
    见几人等他回答,朱瞻墉道:“当然…是猜的,我打算请新城侯作兵法先生。”
    貳:“呵,你想学兵法”
    你一脸蔑视是什么意思啊。
    :“若武勋拥护高煦,新城侯恐怕也拥护高煦,即便你救了他的儿子,也不会轻易答应你,牵扯国本之争,老四不会轻易准许。”
    只要是朱瞻墉的事,朱元璋都很上心。
    朱瞻墉答道:“我知道,所以,我需要皇爷爷的口谕。”
    新城侯虽然地位显赫,可靖难中,朱棣封的爵位也有几十个。
    张辅在侯爵中还不算显眼,皇宫武楼中有请武勋当教导先生的。
    封了英国公便不一样了。
    所以,朱瞻墉想赶在张辅封英国公之前,等封了英国公,朱棣就更难答应了。
    朱瞻墉用过膳,来东宫见他父王朱高炽。
    “父王,我想跟新城侯学射艺。”
    朱高炽来到京城后,一直在东宫呆着,看看经文典籍,偶尔去文渊阁听经筵。
    就算朱高煦成心找麻烦,也很难找到他把柄。
    “瞻墉啊,此事恐怕父王也办不到……”
    朱高炽放下书,看了眼旁边的太监,等那太监退下,才悠悠地道:“新城侯是你二叔手下的将领,最维护你二叔,你让我请他当你箭术先生,这…他根本不听父王的。”
    “皇爷爷呢”
    朱高炽皱着眉:“上次你前脚刚揍尚膳监的太监,你皇爷爷后脚便将父王训诫了一顿!父王现在还在反省呢,不可再去觐见。”
    ap.
    /32/32335/309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