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带着天庭空间咸鱼翻身

第136章 下马威很成功


    这批知青年龄其实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二十岁。
    管人家叫叔叔阿姨,肯定不乐意听。
    就在几个知青要喷火,要和柳思甜说道说道时,柳思伟和柳思北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过来了。
    柳思北骑的是自家的,前几年买的,车票是在黑市上换的。
    柳思伟停到柳思甜身边,大长腿一支,没下车,说道:“一猜你就在这看热闹。”
    “别看了,快上来,咱们回家,你把我衣服垫车座子上,省着颠你。”
    柳思甜笑呵呵,把衣服铺好,轻轻一蹦,跳上了后车座,搂住柳思伟的腰。
    “出发。”
    “好嘞,坐稳了。”柳思伟用力一蹬。
    柳思甜这个欠的,回头还大喊了一声,“友谊大队的大爷,麻烦您给他们指个路。”
    大爷声音响亮,“好嘞。”
    柳思伟放慢速度,大声问:“那几个不好看的都分到咱们大队了?”
    他太了解妹妹的尿性。
    这得意的小模样,一看就是打了胜仗。
    和她有“仇”的,就是国营饭店碰到的那几个,刚才他离老远就看见了。
    骑慢点,让妹妹再说几句。
    柳思甜拍了一下他后背,“说啥呢,咋这么不会说话,那不叫丑,那叫长的寡淡。”
    柳思伟点头,表示学会了。
    高情商:长的寡淡!
    低情商:长的丑。
    说完,柳思甜高举手臂,大喊一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柳思北双手离开车把,振臂一呼,“杀无赦。”
    “哈哈哈~”
    兄妹三个配合默契,笑得嘎嘎乐,那叫一个开心。
    后面的知青鼻子都气歪了。
    眼泪含眼圈。
    太欺负人了。
    二河大队几个知青同时跑到知青办工作人员身边问:
    “领导,我要换地方,呜呜……我不去二河大队。”
    这是李蜜蜜,她受到的伤害最大。
    柳思甜一直学她说话。
    “领导,我也不去。”陈玉江开口道,他要保护他的蜜蜜。
    “还有我。”王瑶弱弱的举起双手,她好怕,二河大队的人太彪悍了。
    周清清和武利民都没吱声,很是犹豫。
    前者是觉得柳思甜在国营饭店间接的帮过她,人看起来不错。
    后者是看到那两辆自行车,觉得二河大队富裕。
    他家人口多,他是家里老大,家里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他想着多挣点钱。
    能帮衬一下家里,给父母减轻点负担,最好秋收后还能给家里寄点粮。
    王大锤和蒋文涛也没说话。
    刚才他们虽都在被内涵的范围内,但他们认为不是针对他们。
    是李蜜蜜和陈玉江。
    知青办也很无奈,二河大队真是“刁民”,谁也整不了,上次想着他们大队条件好,想多放几个知青,被韩水根一呲哒。
    他们也想生气,也想找领导做主。
    可领导一句,“不能影响二河大队搞生产,按规定办,正常多少就多少。”
    笑话,整那么多过去,还要费心管理,明年不能扩大生产算谁的?
    等他们听说红星大队那几个知青做派后,也很庆幸。
    二河大队这几年不仅带动了自身发展,公社都带动起来了。
    他们都跟着受益。
    要是因为几个知青,天天开大会,忆苦思甜,批来批去,耽误了生产,可咋办?
    领导还不生吃了他们。
    别真以为他们知青办就真的不受约束。
    啥都能自己做主了。
    想到这,知青办的人一叹,看了下四周看热闹,还没走的,问道:
    “你们有谁想要换的吗?”
    “两女一男,有想换的,吱声,现在就赶紧的,一会儿天黑了。”
    其实换也挺好,二河大队富裕,别看他们嘴上说刁民,其实他们知道二河人都不错,关键大队长公正。
    只要知青认真肯干,不闹幺蛾子,就不会受欺负。
    说不定回城时,还能攒下一笔呢!
    可知青们刚来,不知道这情况,就知道二河大队连个孩子都凶残。
    公开喊杀无赦!
    一个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缩在牛车上,生怕给他们拽下去。
    说什么都不换。
    “领导,我们不换,我们听从组织安排。”
    “对,我们不换。”这人说完,又小声嘀咕一句,“我可就一条命。”
    周围人:谁不是一条命哦。
    知青办也无奈:“没人换,没办法,你们快出发吧,别天黑了都赶不到。”
    听见这话的李蜜蜜几人都要哭了,也的确哭了出来,哼哼唧唧,淌眼抹泪。
    可太难了。
    另一头,杨老头和韩月红两人正说着话。
    “杨爷爷,咱们就把知青扔那,没事吗?”
    “没事。”杨老头一脸陶醉的抽着烟,“能有啥事?他们自己不想坐牛车,我还能给他们整拖拉机啊?
    美的他们,咱大队还没有呢。”
    大队长和书记申请了好几次,都没申请下来。
    不过他听说李书记也答应了,最晚明年,一定给他们大队配上。
    这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又美滋滋吸口烟。
    韩月红又问,“杨爷爷,那他们会不会找不到?”
    “不会,咱大队多好找,也不是在沟里(很偏僻,大山深处)。”.
    往南出了公社,第一个大队是友谊大队,再往南走,第二个就是他们二河。
    路两边都是地。
    也没危险。
    “杨爷爷,月红姐!”柳思甜三人撵上来了。
    骑自行车比牛车快。
    “你俩饿了吧,给你俩,先垫垫肚子。”柳思甜拿出一个馒头。
    中午在国营饭店剩一个。
    “不要,不要,我不饿,中午吃了。”杨老头直摆手,这几年条件好了,可白面馒头还是稀罕物。
    “我也不饿。”韩月红也说。
    “咕噜……”
    两人肚子同时叫了一声。
    好尴尬,羞红脸。
    柳思甜严肃脸,“快吃,乡里乡亲的,就一个馒头,别推来推去。”
    柳思伟和柳思北也跟着劝,“回到大队还得一会儿呢,吃点垫垫肚子,别饿的胃疼。”
    “那,就谢了。”杨老头也的确饿了,手脚都饿的直突突,也没再推辞。
    伸手接过。
    就着油纸,一掰两半,自己留下小的,把大的那块给了韩月红。
    “杨爷爷,月红姐,那我们先走了。”柳思甜摆了摆手。
    “欸,你们三慢点骑。”杨老头嘱咐,越看三个孩子越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