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第2039章 元青花梅瓶


    张远懒洋洋地翘着二郎腿,眼角含着几分狡黠,甚至带着某种不耐的戏谑,他饶有兴致地扫了一眼秦浩峰和柱子,嘴角微微上扬,笑得如同一只狡猾的狐狸,“不得不说,你们两个啊,虽然远称不上什么专家,但倒也不是完全的草包嘛。”
    他话锋微微一顿,眼神里带了些挑衅的意味,“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眼力是有一点,但仅仅只够看看表皮花纹而已,可惜这种水平,想识破大手笔的造假,还差得太远。”
    停顿间,张远眯起眼睛,一边慢悠悠地用手指扣着椅子扶手,一边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他这动作虽没有半点急切,反倒像猫捉老鼠一般看着眼前两人,突然将手一扬,脸上的笑容又添了几分不可捉摸的意味。
    他将视线定格在秦浩峰面前的玉璧上,抬起手指仿佛能扭转乾坤般轻轻一点,“就这块汉代玉璧而言,你们方才夸夸其谈的分析嘛,倒还算有点意思,但也只不过是初窥皮毛罢了,其中几处细微的差错,简直随处可见。”
    “尤其最关键的一种赝品技法,你们居然连字都没提及,真是让我失望啊!”
    张远语气忽而泄露出轻飘飘的嗤笑,但似乎又故意放软了几分,他步子稳稳地移向了秦浩峰面前,将脸贴近些,脸上的笑容愈发令人捉摸不透,仿佛已经料到了这家伙心底的波澜。他停下脚步,声音低缓却故意压重字眼,要将每句话都敲进秦浩峰的脑海。
    “记得这一课不是白学的,以后千万可别丢了陈老板的脸啊。”说罢,他向前微微欠身,那一动作如同古怪的戏谑,不知带了几分高傲几分居高临下。
    张远忽然向旁边轻摆了摆手,仿佛不耐烦再将自己与这有限的水平捆绑在一起一般,而后冲着秦浩峰微微一笑,笑意冷冷却又充满期待,“行了,你先一旁站着吧,那点眼力暂时让我存着用,待会儿还是得纠正你们的错误。”
    秦浩峰的脸微微抽动了一下,眸子里掠过一丝诡异的情绪。他终究没有说话,只是狠狠白了张远一眼,心底似乎在暗暗发誓一定要看穿这家伙的把戏。他默默转身,以一种彷佛生怕暴露自己心情的姿态站到了一旁,目光紧紧锁定张远,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结了些许冷峻的味道。他心里暗暗发誓: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能说出什么离奇精妙的来!
    张远指尖轻转,顺势捏起桌上的玉璧,拇指肚细细摩挲着表面温润的质感,眼底闪过一抹玩味的光,“啧啧,这料子确实不赖,正宗的和田玉,油脂光泽足,打灯一看,结构细密,算是上好的籽料了。”他顿了顿,手指在玉璧边缘来回轻叩,发出清脆的声响,“可话说回来,就算这玉质再细腻,色泽再温润,终究是块新玉,撑死了也就值个材料钱。但要真把它变成''古玉''——”
    他故意拉长了尾音,目光在秦浩峰和柱子之间来回逡巡,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价值可就不止翻个倍这么简单了。”
    张远的手在玉璧上轻轻一划,仿佛能感知到它每一丝纹理,唇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块玉璧从材质上来说,确确实实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
    “就算在和田玉里,这种籽料的品质也算得上是精挑细选的精品。不过呢,纵然这块玉璧真的如此上乘,它毕竟是崭新的玉,而古玉代表的是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烙印,这就注定了,它的价格无法达到真正古玉的高度。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伪装成古玉呢?”
    张远略显戏谑地把玉璧举起,任光线洒在它上面形成柔和的玉光,他仿佛是捧着一个隐藏千古秘密的宝物,引得秦浩峰和柱子目不转睛。
    他说着话,眼神又转向秦浩峰和柱子,手指微微一挑,好似在批阅学生的试卷一般,“他们刚才讲的那些方法嘛……嗯,结合了一些实际情况,不能说完全错吧,但显然还是差点火候呢。”
    说到这里,他故作停顿,像是在吊他们的胃口。而后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玉璧,嘴角浮现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我看哪,你们两位,这次是侥幸沾了一点皮毛,就这点知识,不够用了。”说完,他微微抿了一下嘴唇,像是品味着某种暗藏玄机的言语。
    张远定了定神,目光停留在玉璧上,语气陡然放慢,就像是剥开翡翠的第一层面,“你们想知道具体如何做赝吗?让我告诉你吧,这可不是像涂漆一类的简单手法,而是需要相当技术含量的处理。”
    “首先,这块新玉制成玉璧之后,我们得创造点历史的‘疤痕’,得让人觉得它经过了时间的打磨,这样才有古玉的味道。这一步很关键,它决定了最终的成品效果。”他的声音顿了片刻,而后再度慢慢响起。
    “接下来,把玉璧直接放入清凉的冷水中,为什么呢?因为这能强化玉的表面结构,为下一步复杂的化学反应做好铺垫。而后,我们需要热醋,热得不能再热的醋,从玉璧的表面淋下去,这样玉璧的表面结构会产生变化,变得更加脆酥。”
    说到这里,张远表情更加认真,他低头俯视玉璧背后的纹理,似乎在重新核对自己的每一句话,“事情还没完哦,这时候,表面定型之后,我们得将它放入一种极为特殊的液体——不是你们想的任何化学染料,而是铁锈水。”
    “铁锈水能够在玉的表面染上一种岁月的斑驳质感,这种‘锈蚀’可不是现代合成物能模拟的。”他笑了笑,将手中的玉璧对着光,又仔细端详了一圈,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划过,“你们以为这就成功了吗?不不,它还需要时间的‘发酵’,最好放置在真实的古物箱中,置于模拟古代存放环境的密封条件下,让时间的气息慢慢浸染玉璧,使之变得更加具有年代感。”
    张远一边娓娓道来,一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璧,目光炯炯有神,“接下来的步骤,才是最关键的。”
    “接下来,这块玉璧需要被细致地浸泡在铁锈水中,铁锈水的制备也是个重要的环节,”他换了姿势,坐正了身体,继续说道。
    “这铁锈水,必须是纯天然生锈的铁碎块长期泡制的问题,而不能依靠现代化学染料的伪造,因为化学染料的颜色僵硬死板,完全没有那种时间沉淀的自然晕染感。铁锈水的浓度要恰到好处,既要让玉表产生轻微的锈色沁入,又不能完全遮盖玉璧原始的通透质地。”
    “等铁锈水充分沁入后,还有一步尤为关键,”张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手指轻敲玉璧以示强调,“将玉璧小心地封存于一个泥坛之中,然后选择一个人流密集的大街,将坛子埋入地道底下,这地道最好是一条每天都有车辆碾压和人群走动的繁忙道路。”
    “持续不断的震动和碾压会在玉璧上自然形成微细的绺裂纹,就好像它真的经历过上百年的岁月磨砺。特别是那些裂纹,能让铁锈渐渐深入玉内部,这样的沁色由表及里,颜色过渡自然,有深浅层次,完全符合古玉长期岁月中所表现出的独特风采。”
    张远稍微停顿了一下,注视着秦浩峰和柱子两人的脸色,随后笑眯眯地补充道:“这样处理之后的玉璧,不仅初看起来真假难辨,当仔细观察其纹理、颜色的层次变化时,更是堪称一绝。”
    “所以......”张远将玉璧放在盒子里,笑着指指秦浩峰和柱子,“这才是真正高超的做赝技巧,远非简单热处理的方法所能相比。可以说,这样的赝品,足以在市场上与真正的古玉争辉,因为它不只是模仿古玉的外形,更是模仿了岁月带来的历史痕迹。”
    “懂了么?”
    听张远一番话说完,秦浩峰眉梢挑了挑,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他斜睨着张远,唇角挂着一丝嘲讽的笑意,缓缓眯起了眼睛,一字一顿道:“嘿,你这不是纯纯在这儿跟我胡诌八扯呢嘛?”
    他顿了顿,手指虚空点了点张远,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讥讽:“现在到处都铺上了柏油路,哪里来的土路?别说是城里的街道,就连乡下的小巷怕也早被水泥硬化过了吧?”
    秦浩峰绕着张远踱了两步,语气愈发戏谑:“再说你这破绽百出的法子——用醋浇,再用什么铁锈水浸染,最后埋到土里‘做旧’?呵,这玩意儿听起来跟小孩过家家似的,偏偏还让你说得煞有介事!”
    他猛地站定,目光锐利地扫向张远:“你也不想想,这种方法就算能做出几分相似,可它耗时不短啊!光是一块玉,就得按年算工夫,莫非你们这几个人,一年到头啥也别干,就守着这么一块破玉不放?”
    一旁的柱子闻言,立刻帮腔附和,他嗤笑一声,毫不掩饰脸上的不屑:“就是,几年才憋出一块,这生意做得也太寒碜了吧?几年时间,就靠做这玩意儿,你们吃西北风啊?”
    柱子斜倚在桌边,双手抱胸,一脸鄙夷地摇了摇头:“我看你们啊,怕不是饿昏头了,脑子不清醒吧?”
    李强站在后头,听见秦浩峰和柱子一唱一和的讥讽,却丝毫不恼,反而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震得屋内的空气都微微发颤。
    “哎哟喂,我说两位,你们不会脑子坏掉了吧?”李强往前跨了一步,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痞气,“不错,现在城市里确实少见土路了,可乡下呢?郊区的田埂呢?那些地方,哪个不是遍地黄泥巴?这点小事儿,您二位不会想不到吧?”
    他轻蔑地瞥了秦浩峰和柱子一眼,语调里满是嘲讽:“再说了,谁说咱们一年只搞一块了?几年做一块?亏你们想得出来!”
    李强双手往胸前一抱,下巴微抬,脸上的得意几乎要溢出来了:“咱这儿,五块十块的,那都不叫事儿!就这古玉,放市面上,二十万?轻松的事儿!随便找个冤大头,就能给咱送钱!”
    他越说越起劲,根本没注意到张远在一旁疯狂给他使眼色,直到张远实在忍无可忍,抬脚狠狠踢了他小腿一下,李强这才愣了一下,回头看了张远一眼。
    张远狠狠瞪着他,眼神里几乎能喷出火来,心里暗骂:这个蠢货!
    而此时的秦浩峰和柱子,却对这两人之间的互动恍若未闻。秦浩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转头和柱子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两人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好啊,原来这就是他们的藏身之处——一个还保留着土路、位于乡下或郊区的地方。秦浩峰垂下眼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裤缝,嘴角微微上扬,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在他眼底一闪而过。
    张远眼见李强那张嘴蠢蠢欲动,生怕他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秘密,当即抬手摆摆手,那动作急促得几乎带上了几分焦躁。他斜睨了李强一眼,似乎在警告对方闭嘴,随即转头朝负责端东西的服务生使了个眼色,手指在空中划了个圈,示意赶紧把那块玉璧撤下去,别再让它在桌上多待哪怕一秒。
    待服务生手忙脚乱地将玉璧小心翼翼放回箱内,张远这才稍稍舒了口气,面上恢复了些许从容。他弯腰从脚旁提起一个做工精致的紫檀木锦盒,盒子表面的雕工繁复,透着一股子古韵。张远双手捧着盒子走到桌中央,指尖微微用力,将盒盖轻轻掀开。
    一片明黄色的绸缎铺在盒底,绸面光泽温润,绣着暗金色的金纹,衬得盒中物件更显珍贵。绸缎中央,一只青花梅瓶静静地躺着,瓶身线条流畅优雅。张远伸手将梅瓶稳稳取出,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这只梅瓶高约三十厘米,瓶口收束成一个小而圆润的颈口,肩部饱满而宽阔,形如一只即将振翅的蝴蝶。瓶腹则以细笔勾勒出缠枝牡丹纹,花枝缠绕,花朵层层叠叠,青花色泽沉稳而富有层次,在灯光下隐隐透出一丝幽雅的韵味。
    赝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瓶底的款识——四个苍劲有力的“至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字迹规整,笔画饱满,仿佛带着几百年前的时光印记,静静诉说着它的来历。
    “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张远微微眯着眼,嘴角挂着一抹得意的笑容,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锦盒的黄绸,缓缓掀开,露出梅瓶鲜亮的釉光。
    “据说这可是出自景德镇御窑厂,二位上眼吧!”他的声音虽不高,却满含笃定如锋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