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向病娇首辅提亲了

第318章 其三


    赵攸宁整理了一下裙摆,再次朝着皇上行跪拜之礼,额头轻轻触碰到地砖上,感到些许的冰凉,这股冰凉从额间传到身上,也让赵攸宁的脑子越来越清醒。
    她的双掌触碰到地面上,冰冷也慢慢的从指尖处传了下来。
    赵攸宁深吸一口气,周围的臣子们也是看向赵攸宁,这么快就遮掩不住自己的心机了吗?
    前脚还说不要皇上的赏赐,后脚就提出了有一事请求。
    看来这赵攸宁,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当今天子也没有想到赵攸宁会顺着他的话提出要求,一瞬间,皇上脑海里也闪过是不是自己看错人的念头。
    对于赵攸宁顺势提出要求,皇上心中虽然有片刻的不舒服,但想到远赴边关的萧恒之,皇上站在原地,踌躇不前,过了好一会,他缓缓颔首看向赵攸宁,缓声问道:“什么请求?但说无妨。”
    赵攸宁直起身子,她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眸光清澈的朝着皇上说道:“还请皇上应允臣妇出京,北下边关。”
    “臣妇听闻边关的大夫跟药材不够,还请皇上同意让臣妇携带药材前往边关。臣妇愿为天乾国跟皇上尽绵薄之力,还请皇上应允臣妇!”
    皇上看着赵攸宁的眼神也不由收紧了几分,他深深吐了一口气,头脑清醒无比,郑重其事的说道:“不可。”
    赵攸宁轻蹙眉头,她站起身,拍了拍自己裙摆上的灰尘。
    她抬头看着皇上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胆怯,她咬紧牙关,鼓足勇气朝着当今天子质问道:“皇上,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可是当今天子……”
    “放肆!”皇上身边的郑忠,立刻呵斥着赵攸宁。
    赵攸宁却依旧站着原地,即使她面对的是当今天子,却依旧傲然挺立着,她就像那不屈不折的竹子一样。
    站在朝堂中的文武百官,也是频频对视着,他们都是赵攸宁的证人。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是当今天子呢?
    赵远宁跟赵允宁不舍得看到自家妹妹一个人跟皇上对抗着,虽然他们知道现在边关很危险,打从心里也不希望赵攸宁去边关。
    她此刻孤立无援,他们身为他的家人,都不支持她的话,还有谁会帮她?
    如果父亲也在这朝堂之上的话,恐怕也会臭骂他们两个不孝子一顿吧。
    赵远宁率先站出来,“皇上,臣有本启奏。”
    众人看向赵远宁,赵远宁的官职并不高,他几乎是站在朝堂中的后边,正五品的礼部郎中,穿着一袭绿色的朝服,显得他高大俊朗。
    若是有人在天乾国问姑娘家,穿什么衣裳的男子最俊,那一定是穿官袍的男子。
    皇上却在此时缓缓的转过身,坐回到龙椅,他端起御案上搁置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抬眼看着赵远宁,低声吐出两个字:“准奏。”
    赵远宁微微作揖,握着手中的朝板,不卑不亢的说道:“皇上,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赵允宁也抓着手中的朝板,缓缓站出来说道:“臣附议。”
    皇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两兄弟,低头轻笑一声,这两兄弟倒是挺护短的。
    谭首辅也算是看着当今天子长大的,他也明白皇上的心思,便微微躬着身子,缓声道:“皇上,萧赵氏的这份忠义难得可贵,以臣看,不如就应允她吧。”
    谭首辅年纪颇大,但说话时却掷地有声。
    谭首辅一开口帮着赵攸宁说话,这文武百官也跟着开始劝皇上了,加上赵氏一族也有不少的门生,这满朝文武尽有半数为赵攸宁说话。
    这让百里晔也是有些感到惊讶,赵氏一族,品级最高的就是赵攸宁的父亲跟她大伯,没想到这两人不在朝堂上了,还有人帮着她说话。
    百里晔见惯他这些同僚见风使舵的,如今倒是一个个不怕皇上发怒,跟着谭首辅帮赵攸宁说话。
    这赵攸宁就这么大的魅力不成?
    百里晔轻轻用指头磋磨着手中的朝板,脑海里却突然闪过那一日,赵攸宁救他腿伤的画面。
    他的心里突然有一股心悸,这股心悸仿佛从腿上蔓延到他的胸口,若不是手中的朝板是象牙打造的,恐怕早已经被百里晔捏碎了。
    百里晔陷入沉思时,整个朝廷也是开始闹哄了起。
    文武百官好似在争辩着什么,可百里晔却无心听。
    “好了,都给朕闭嘴。”皇上怒斥一声。
    他是不愿意让赵攸宁去边关的,边关如今乱成一遭,倘若她若在去边关的路途中发生意外,他如何跟萧恒之交代?
    况且,在皇上看来,她去边关,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诊治百姓……她很有可能知晓了萧恒之发生的事情。
    否则,怎么会刚好在这个时候,请求远赴边关呢?
    皇上轻轻蹙眉,龙椅上的扶手被他擦的蹭亮蹭亮的,而在这个时候,皇上将视线转移到百里晔的身上,看着百里晔眸光怔怔的,当下出声问道:“指挥使,你怎么看?”
    等百里晔回过神来,就注意到皇上的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
    百里晔抓着手中的朝板,沉声道:“回禀皇上,微臣认为萧赵氏需留在京都。”
    “哦?”皇上轻轻的反问了一句。
    “其一,如今边关正乱,赵氏若是去边关,也会让萧大人分心。”
    “其二,北蛮人若知道是赵氏想出了这诊治瘟症的法子,也难免会暗派杀手,将赵氏杀之。”
    “其三,赵氏留在京都,也是对皇上跟太后最好的保障,她乃杜神医的弟子,若皇上跟太后有个万一,她也能随时的为皇上和太后诊治。”
    百里晔的声音不缓不慢,每一个字也都清晰的落在他们的耳边。
    赵攸宁轻轻握紧拳头,盯着百里晔说道:“皇上跟太后洪福齐天,你莫要咒皇上跟太后。”
    人群中的徐太医也站出来说话:“回禀皇上,微臣跟太医院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敢让皇上跟太后出现半点差池?况且每日都有御医给皇上跟太后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