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当皇帝

第81章 躬行


    “开始!”
    铁坊里热气腾腾,随着郑途的一声呐喊,火红的铁水顺着铁槽从铁炉中滚滚流下,顺着浇铸口,进入了砂模之中,源源不断。
    赵竑微微一笑。这个富二代,还是个有追求的有为青年。
    一个砂模浇注完毕,下一个砂模接着浇注,竟然多达二三十个。
    “殿下,大概要三到四天,就可以打开模具,然后清洗炮身,打磨炮膛。”
    郑途脸被炉火照的发亮,声音里自信满满。
    “郑途,你对自己铸造出来的火炮,有信心吗?”
    赵竑不自觉问起了小胖子。
    “殿下,小人实话实说,最少有七成以上!”
    “好!我就是要你有信心,我才有信心!”
    赵竑吐出一句“金句”,赶紧出了铁坊。
    后世那句话怎么说的:我要我觉得,不是你觉得。
    众人出了铁坊,都是汗流浃背,头脸热气腾腾。
    夏日炎炎,这铁坊里温度极高,可以说是挥汗如雨,可是不好受。
    “李唐,记下来,给冶铁的每个铁匠,每个月加3贯钱。同志……工匠们实在是太辛苦了!”
    赵竑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回去后,这些事情要马上落实,相信工部不会阻挠。
    工部尚书胡榘那个机灵鬼,慷朝廷之慨,相信他是不会掣肘自己的。
    “殿下,请看!”
    铁坊外的工棚里,郑途费力地从木箱里拿出一个铁球,让赵竑观看。
    “这是火炮的炮弹?这么光滑?”
    赵竑打量了一下,又看了看木箱里的铁球,个个都光滑,泛着幽光。
    “殿下,不错!这是&nbp;7斤的铁球,将它慢慢加热,然后打磨,表面就会光滑。”
    郑途介绍,赵竑懵懵懂懂点头。
    他虽然不懂这些工艺,却也知道,这个郑途是个人才。
    这样光滑的炮弹,对炮膛的损伤会大大降低。
    “郑途,你愿意跟着本国公,继续冶铁铸造火器吗?”
    赵竑立刻有了决定。
    他最喜欢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现在田义不在,铸造火器,需要有人在这里扎住场子。
    “殿下,小人愿意!”
    郑途大喜过望,脸上横肉乱颤。
    “好吧!现在铁坊的火器铸造,都归你管了。包括火炮和手榴弹的生产,都是你说了算。田提辖虽然不再担任官职,但他还是你的老大。将来,咱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任重道远。你明白吗?”
    赵竑郑重其事,一本正经叮嘱了起来。
    聪明人,不需要把话说得太透。
    “谢殿下提携!田大官人,日后多多提携!”
    郑途恭恭敬敬,向赵竑和田义行礼。
    谁不知道,田义是赵竑的心腹兼结义兄弟。他清楚自己的位置,还没有狂妄到要去挑战田义的权威。
    “郑途,这几天,我们就住在村里了。有什么事情,去叫我们就是。”
    炮坯冷却,再加上清洗打磨,怎么也得四五天。绍兴临安两头跑,还真有些得不偿失。
    “殿下,火药已经差不多弄好了。你看,我该做些什么?”
    郑途兴冲冲离开,田义下意识问道。
    是啊,做些什么?
    牙刷已经有了,牙膏不好搞,陶瓷是国粹;玻璃、骨瓷、钟摆、纺织机、蒸汽机,似乎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东西。
    肥皂、香皂!皂化反应!
    赵竑的眉头立刻舒展了开来。
    在目前的处境下,肥皂短平快,不耽搁事情,可以尝试一下。
    作为正宗野鸡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又来自知识大爆炸的后世,这些基本的操作,他还是懂的。
    大量的稻草烧成灰烬,一份草木灰,两份水烧开蒸煮,放到第二天,几乎不用过滤,就是碱水。
    熟石灰溶成水溶液,加入碱水,碳酸钙沉淀,上面的就是氢氧化钠溶液,俗称烧碱溶液。
    烧碱溶液加热,加入植物油搅拌,油脂充分溶解形成溶液,这就是皂化反应。
    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细盐,即所谓的盐析作用,便产生了肥皂。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赵竑立刻吩咐下去。
    “田义,咱们这样……”
    有些事情,看起来平常,也许就能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百姓就业。
    五天过去,郑途没有来叫赵竑看火炮铸造,反倒是田义匆匆过来,拉了赵竑就走。
    “走!快去看看!”
    赵竑有些期待,也不问,跟着田义出了房门。
    到了郑豪家的院子里,果然,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
    而在院子的中央,郑豪的妻子拿着一个不规则的歪歪扭扭的长方块,正在木盆里洗着衣裳。
    “你们看,才一炷香的时辰,就洗了五件衣裳,干干净净!可真是个好东西!”
    郑妻喜滋滋地说道,展示着自己洗过的衣服。
    有村民上去,将信将疑洗了洗手,连连称奇。
    “果然很干净啊!比澡团还干净!”
    众村民纷纷上去,洗手洗手上的小东西,都是纷纷惊叹。
    这样干净的东西,的确是稀奇。
    “殿下好手段啊!”
    看到赵竑出现,众乡民纷纷见礼,让出一条路来,都是恭恭敬敬。
    这个大宋皇子,天潢贵胄,懂的还不少,不像那些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想想也是,人家铁都会冶炼,更不要说肥皂这小东西了。
    “殿下,这个东西能洗头吗?”
    有村民大声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最好闭上眼,这个肥皂还是有些刺激,不过不伤手!”
    赵竑指着那一个个切的狗啃似的奇形怪状的肥皂团,满面笑容大声喊道:
    “在场的乡亲们,一人拿一块,回去洗衣裳洗头洗澡小孩喜洗屁股。没领到的下次再领,郑员外这里给你们登记一下!”
    “谢殿下!”
    “殿下仁义!”
    村民们喜笑颜开,纷纷上前,田义李唐纷纷给村民们发起肥皂来。
    这个皇子,有些话粗俗,听着反而亲近。
    “田同学,你真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肥皂,让你做成这个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坨狗屎。真有你的!”
    赵竑看着田义,气不打一处来。
    “殿下,放心吧。这不是刚试出来吗。回头我做一些模具,做成各种形状,保证又漂亮又好用!”
    田义尬笑着说道。
    “好,外观要做得漂亮,最好再配上铁盒木盒的漂亮包装,那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到时候再让小报宣传宣传,保管你赚的盆满钵满。现在,你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吧?”
    赵竑向田义传起了自己的生意经。
    闲着也是闲着,就让田义好好地去做肥皂香皂这份有前途的事业吧。
    “说好了,我只是暂时干这个,卖出来的钱也是朝廷的。这样你做的事情,官家和那些臣子都能看到。”
    田义的话意味深长,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反正田义他们也不差钱,做出了“业绩”,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
    田义犹豫了一下,忽然道:
    “殿下,豆油太贵了,能不能用猪油啊?”
    相比之下,猪油可比豆油便宜多了。
    “当然可以!”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差点冒出一句“why&nbp;not”。
    脂肪油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基本都一样,或许有些小差异,但本质相同,都是做肥皂的原料。
    “那就好。不然可真是太糟蹋东西了!”
    田义点点头,如释重负。
    “回去后买些香料,把肥皂做成香皂,样子做好看点,专门赚富贵人家的钱。记住了,没经过我这个总工程师的允许,做肥皂的手艺,可不能外传!”
    赵竑一本正经地叮嘱道。
    香料?总工程师?
    田义懵懵懂懂点点头。
    香皂可是奢侈之物,做出来的那个“香皂”,价钱也不能低。
    “殿下,你可真是让亮瞎了小人的够眼!”
    许胜用赵竑的口头禅,由衷地叹了出来。
    “这几天,你们也帮了不少忙,回头香皂做出来,给你们一人发上几块!”
    赵竑哈哈笑道。
    “殿下,香皂的事以后再说。还是先给兄弟们发几块肥皂吧。”
    李唐黑着脸尬笑道。
    “一点追求都没有!”
    赵竑摇摇头,看了看周围。
    “老郑呢?怎么不见他出来?”
    “殿下,老郑在后院,正在打那个蜂窝煤呢!”
    郑妻笑呵呵地说道
    郑家后院,“叮当”的撞击声传来,郑豪穿着一件无袖的两裆背心,下体合裆短裳,赤着脚,双手提着打煤机,正在打着蜂窝煤,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看他旁边的屋檐下,已经堆了一两百个圆柱状的蜂窝煤球。看样子,郑豪已经忙活了一阵子。
    李唐等人纷纷围了上去,也不帮忙,只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郑豪气喘吁吁地表演。
    “殿下,你先坐着,先喝茶!”
    郑豪满头大汗,动作不停,他的小女儿赶紧上来,乖巧地给赵竑泡茶。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赵竑的习惯,喜欢喝泡茶,而不是茶叶粉末。
    “多谢了!”
    看来郑豪家教不错,孩子们都是礼貌,没有丝毫的骄纵。
    “殿下,这蜂窝煤要晾几天呀?”
    郑豪一边打煤球,一边喘着气问道。
    “这么好的天气,一天就够了!一般的晴天,最多两三天吧。”
    赵竑坐了下来,看了看院子,继续问道:
    “那个炉子,你弄好了吗?”
    “殿下,那个简单,比冶铁的炉子好弄多了。炉子已经晒干了,马上就拿过来!”
    郑豪放下打煤机,过去拿了两块有些发白的煤球过来。
    “殿下,麻烦你给看看,这已经晒了一天,看成不成?”
    “老郑,你这效率挺高的呀!”
    赵竑看了看煤球,拿手捏了捏,结实不掉渣,轻轻点了点头。
    “应该可以了!”
    仅仅四五天功夫,不但打煤机造出来了,蜂窝煤也有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煤炉了。
    “煤炉来了!”
    说话间,郑豪的二叔铁匠郑二兴冲冲提着蜂窝煤煤炉进了院子。
    “开始吧。”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了一下。
    “劈柴、生火!”
    柴火上,蜂窝煤被烧了个半身通红,赵竑拿起火钳,夹起煤球,放入了蜂窝煤煤炉,跟着夹了两块重叠上去。
    “殿下,这真的能行吗?”
    郑豪将信将疑,看着眼前的炉子。
    如果真行,这或许真是个赚钱的好门路。
    “郑员外,要相信我,相信科学,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
    这都是千锤百炼,经过生活检验的技术结晶,怎么可能不行?。
    “殿下,你是个大才,小人当然相信你!”
    郑豪满脸堆笑,奉承着赵竑。
    “郑员外,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面。将来,你就好好的数钱吧!记住了,我的专利费,千万别忘了!”
    赵竑微微一笑,很是有些嘚瑟。
    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不过是站在了郑氏父子田义等人的肩膀上。
    想起了什么,赵竑放下茶杯,郑重其事叮嘱道。
    “郑员外,记着换煤,一天大概三四块,下面的封口可以调节燃烧的快慢。记住了,放在屋子里烧的话,一定要开着窗户或门,至少要留出点空隙。不然会死人的!”
    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卖的时候,一定要把中毒的注意事项告诉所有买炉子的人家,千万别大意。否则惹上官司不说,弄不好要倾家荡产,锒铛入狱!”
    赵竑板着脸,面色凝重说道。
    “殿下放心!小人一定小心!”
    赵竑面色严肃,郑豪也是一本正经回答道。
    乡下人家屋子,都是封闭的。即便是城里那些宅屋,不透气的几乎没有。
    “郑员外,放心吧!卖上一两年,到时候女儿的嫁妆都有了!”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
    蜂窝煤方便节能,一定能成为大宋万千家庭的最爱。
    “殿下,就这样烧着,一天三四个煤球,一年四季不生火,能行吗?”
    李唐围着蜂窝煤炉子仔细打量,目光中都是疑惑。
    “把你那个“吗”字去掉,一定能行!”
    喝了口茶,赵竑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
    “火折子闷火就行,蜂窝煤为什么不行?到时候肯定吓的你农家肥飙射!”
    后世千锤百炼经过时代验证的产物,怎么可能不行?
    目光扫向铁坊的方向,赵竑的眉头微微一皱。
    郑途这小子,应该要造出火炮了吧。
    【新书不易,还请观客们多多支持!拜谢!】